初春天气变化无常,冷热交替频繁,前几天气温急剧上升到22摄氏度,前天又突然极剧下降,降到最高只有6度,最低甚至到了零度。经历过这场寒流之后,今天天气非常晴朗,万里无云,风和日丽,温度4~9摄氏度,感觉非常舒服。

前段时间由于晨练时,在从双杠上落地时不慎将脚腕崴了一下,虽然不算严重,但参加大本营的爬山计划只好被迫推迟,错过了好几次登山机会。经过一个多月的恢复,现在基本痊愈,为了验证一下身体状况,今天与老伴及邻居大姐结伴爬“远遥墩”山,为下周随大本营爬山作准备。


爬远遥墩山难度不大,并且离家不远,吃完早饭,不到九点出发,步行二十多分钟就来到山脚下,沿晨练人爬山留下的足迹,从山南坡顺道而上,穿越橡树林松树林,走似路非路的山间小道,攀光滑的石壁,艰难的往上攀爬,可能与去年爬山锻炼有关,感觉是一路轻松,没费力气就到达山顶,老伴与邻居大姐却是气喘吁吁,时停时行,我正好趁等待她们的机会拍拍照,欣赏一下大好的风景,用了大约40分钟就到达了山顶。
威海的春天来的有点晚,相比济南要晚二十多天,比青岛也要差十多天,山上灌木和杂草还在冬眠状态,枯黄一片,没有丝毫春意,只有青松不惧寒冷,装扮着海边的丛林山川。
远拍远遥墩山

远遥村原名绕绕村,远遥墩原名也叫绕绕墩,绕绕村始建于明正统年间。相传董姓是最先来此定居的,直到明嘉靖年间, 开封府陈留县李氏李学远考中了武举,被皇封“怀远”将军,率家人来威海任职,住绕绕村。清末,村中李姓成为了第一大姓,并带领村里的人建庙修坞,李学远的曾孙们为纪念自己的祖上怀远将军的“远”字,又因千里迢迢来到此地,遂改村名绕绕村为远遥村,绕绕墩也遂改名为远遥墩。
“墩”同于汉代烽火台,但与烽火狼烟起于西北不同,遥处黄海之滨的“绕绕墩”纯粹是为防备倭寇而设置。
远遥村位于威海市区西北部。村东南与外窑村为邻,东与孙家疃村、沙窝村相邻,北面即是浩瀚无际的黄海,西北为远遥嘴和远遥墩山,南与西钦村、槐云村相接。全村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呈带状分布。

远遥墩海拔206米,三面环海,东面是靖子头,北是楮岛及无边无际的大海,远望去,烟波浩淼,视野辽阔。
站在山顶,即使有高楼阻挡视线,仍能隐约看到西路沿海的麻子墩、斜山墩、磨儿山墩、双岛西山墩由近及远,绕海展开。往东看,朱家岭、古陌顶一北一南,位置更近。望东南看,视线越过高技区,环翠区、经技区,威海湾,城区一览无余,若天气允许,甚至可以看到威海湾南帮诸山,至于当年威海卫城的制高点奈古山更是历历在目。
山的东面和南面都有上远遥墩的路,但自南缘山脊北上,虽有巉岩横路,崎岖不平,不得不东拐西绕才能抵达山顶,却是最好走的,因为这条路坡度最小。远遥墩山顶是一个平面,显然经过人工修整凿平的。远遥墩山顶平面圆圈弯弯曲曲,周圆大约130步,北宽南窄,逐渐收拢,呈南北略偏东走向。山顶,既有明代的烟墩遗迹,也有清末的炮台遗迹。山顶上有一圈堆列的麻岩片石,几近圆形,埋土较深,似乎跟烟墩有关。除此之外,就看不到有可考证的痕迹了。

枯黄的丛林中偶有一棵不知名的野果,分外显眼。

远遥村可是一个很有名气,有故事的村庄,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曾经先后到访远遥村。
远遥村及鱼码头

远遥墩西南方海岸线沿岸

远遥墩南面哈工大校园(威海校区)及里口山山脉。

远遥墩东面靖子山沿岸,东南方的孙家疃社区,古陌岭,雕山依稀可见。

威海市区东海岸依稀可见。

山在水中,人在画中。水依山转,山水相连。

稍休息一下!


山顶上的信号塔目视着祖国的万里海疆。

高尔夫球场及海宴台别墅群

山大北山观象台

市区景象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高尔夫球场

无垠的蓝天碧海,海宴台别墅群。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唐. 孟浩然
文章发布后,可能是遇到了敏感词被通知改为“只能自己看”。没办法只好重新修改,删除部分内容和图片,文章内容大打折扣,敬请大家谅解,并深表歉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