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文学文以载道
《红楼梦》里的撒谎与扯淡

《红楼梦》里的撒谎与扯淡

作者: 9476d27cb249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17:24 被阅读3次

                  

200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哲学系主任法兰克福教授出版了一本哲学读物 On Bullshit (‘bullshit’在英文中本意为‘牛粪’,后来逐渐地成为一种隐喻,指人们日常谈话中那些人们普遍认为没有道理,没有切实根据的随意之说),书中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充斥于人们日常语言中的bullshit现象,该书在美国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于2008年成为美国 “全美非虚构类第一畅销书”。同年,台湾著名媒体人南方朔将此书翻译成中文,在大陆出版时书名定为《论扯淡》。在这本书里,作者以哲学的思辨方式提出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在我们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扯淡是形势所需。当一个人有责任或机会,针对某些话题去发表超过他对该话题的了解时,他就开始扯淡。

      ---扯淡不同于撒谎。二者的不同首先在于说话者对于真相的认知以及说话的企图:撒谎者是明知真相却隐瞒,其目的是要刻意地传达某种虚假,以防听话者知道真相;而扯淡者却不在意表述的内容是否有真实价值,他(她)甚至没有骗人的企图,他只挑选或编造符合他目的的话。

        ----从表现方式来说,说谎需要相当的技术水准,为了编造出可信的谎言,说谎的人必须要在真相的指引下设计他的假话。而相较于说谎者所受制的束缚而言,扯淡的人有着更多的自由,扯淡更开阔、更独立,有更多的机会即兴表演、渲染和想象。因此扯淡比较像艺术,而不是技术。

      在中文版《论扯淡》的序言中,我国的哲学家赵汀阳对法兰克福的观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其中包括这样一点:生活需要扯淡。 正如大赌伤身,小赌怡情,在不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能点缀一些扯淡,也不失生活的情趣。

        在《红楼梦》中,有没有撒谎与扯淡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小说中,各种各样的人物语言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有锦心绣口,有推心置腹,有爱抚,有苦口婆心,有埋怨,有抢白,有训斥,有挖苦,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撒谎与扯淡。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在发生在贾府里的撒谎与扯淡。

         撒谎专家----王熙凤

         贾府里不乏谎言,或出于善意,或出于自保,但更多的是出于捉弄、算计。从主子到奴才,要论谁最能撒谎,那自然非凤姐莫属,撒谎是她杀伐决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林黛玉初进贾府,也是凤姐第一次登台亮相,就初步展示了她方方面面的才能,当然也不会落下撒谎的能耐。王夫人提醒她要拿出缎子来给黛玉裁衣赏,她脱口就说:“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想来这句话会让别父离家的黛玉内心无比温暖,更会让在场的人,特别是贾母,欣赏她思虑周全,会当家。而脂砚斋的批语告诉我们,这并非实情:“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若信必果拿出预备,不独被阿凤瞒过,亦且被石头瞒过了。” 如果换了另外一个人,这个谎并不是非撒不可。现按着王夫人的吩咐准备布料去做,绝对不能算过失,但是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的凤姐不想让人知道她事先没有准备,那样会显得她只是个听吩咐做事的管家,而不是当家人,她要想让人们觉得她配得上这个职位,所以必须要隐瞒真相,传达虚假,将人骗过。

         这一次撒谎显示的只是王熙凤善于随机应变,而在尤二姐事件上,她则长袖善舞,精心设计,环环相扣,披着用谎言编织的贤良外衣,将二姐折磨致死,则让人对她的阴险毒辣一览无余。

         第一步,呜呜咽咽骗二姐。初见尤二姐,她一通长篇大论,从为人妻、为人媳、做主子、做大房等等多个角度,生生把自己说成了一个忍辱负重的受气包,而且还配以呜呜咽咽的哭泣,直把个花为肚肠雪作肌肤的尤二姐说得不开恩不行,被蒙在鼓里‘赚’入荣国府。

        第二步,软硬兼施骗宁府。她指使张华告状,再以官司为由头去宁国府兴师问罪。先上来啐吐沫、破口大骂、嚎天动地、大放悲声、寻死撞头,将贾蓉、尤氏镇住之后便抛出了关键的谎话:“如今告我,,我昨日急了,纵然我出去见官,也丢的是你贾家的脸,少不得把太太的五百两银银子去打点。如今把我的人还锁在那。”勒索之后,再来软的:“嫂子的兄弟是我什么人,嫂子既怕他绝了后,我难道不更比嫂子更怕绝后。嫂子的妹子就和我的妹子一样。我一听见这话,连夜欢喜的连觉也睡不成,赶着传人收拾屋子,就要接进来同住…….”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就出现了四个“嫂子”,用甜言蜜语从情感上笼络尤氏,让她在这件事上放弃话语权。

        第三步,郑重其事骗贾母。她非常隆重地将二姐介绍给贾母,目的就是向贾母及众人推销她容人的胸怀,麻痹大家,致贾母最后也听信谗言,不分是非,而她也趁机把自己择洗得干干净净。

         第四步,借刀杀人骗秋桐。秋桐是凤姐攥在手里挥向二姐的一把刀。 “我还让他三分,你去硬碰他,岂不是自寻其死?”,她串通算卦的,说秋桐属兔,与二姐犯冲,然后劝秋桐“你暂且别处躲几月再来”,等等。这些谎言四两拨千斤,激着妒火中烧的秋桐肆意作践二姐。

          第五步,烧香拜佛骗贾琏。对贾琏,她主要出行动牌,让贾琏来家里也见不到她的一点坏行,只知她贤良。被蒙在鼓里的贾琏对二姐没有一丁点保护措施。尤二姐病重,她本是正中下怀,可她却装出比贾琏更急十倍,做汤做水,烧香拜佛,祈求‘尤氏妹子身体大愈,再得怀胎’。二姐吞金自尽,满心欢喜的她为了瞒过众人,也假意哭道:“狠心的妹妹,你怎么丢下我去了,辜负了我的心!”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一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小厮曾向尤氏姐妹如此评说凤姐,而听众之一的二姐最终却以自身的遭遇来全程验证这个评价。有一位美国学者说过,谎言只有被信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撒谎是一种合作行为,被骗者是在配合撒谎者。凤姐的撒谎秀能大获全胜,离不开贾府上上下下的配合。《论扯淡》中说,撒谎是一门技术,而王熙凤恰恰能把这门技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

           扯淡艺术家之一——刘姥姥

       刘姥姥虽为芥豆之微,却能忍耻显拙,在钟鸣鼎食、诗书簪缨的贾府游刃有余,不可谓不智。智在何处?主要在其语言能力。在此我们单来看看她的扯淡。周思源先生说她“善于根据听众的审美需要,进行即兴创作”。 这非常契合《论扯淡》中所说的扯淡的特点 “根据形势需要,即兴表演、渲染”。初见贾母,她先是‘搜寻些话出来说’,这些话可能还是实话,但后来‘见头一件贾母高兴,第二件这些哥儿姐儿多爱听,便没了话也编出些话来讲’。这时,扯淡就正式开始了。

      第一步,她先编了一个抽柴火的故事,主人公被设定为一个‘十七八岁极标志的个小姑娘’,很明显,她这是看到贾母身边有小姐丫鬟一大群,想来这样一个女孩的故事老老少少肯定会感兴趣,连打扮都是照着身边现成的女孩们的样子来的:‘梳着溜油儿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子裙儿。’可偏偏这时马棚失火了,贾母便赖刚才讲抽柴火惹出的火。这要搁一个胆小又不历事的,肯定会被吓坏了,但刘姥姥 ‘生来也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这根本难不住她!马上就又来了一个‘老太太吃斋念佛,感动观音菩萨,得到孙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明摆着就是给贾母量身定做的,因为她看到了刚才贾母口内念佛,而且还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注意到了贾母对宝玉的宠爱,难怪这话‘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听住了’。刚胜利地扭转了时机,新的考验又来了:宝玉对刚才抽柴火的故事揪住不放,非问那个女孩的底细原故,刘姥姥只好顺着宝玉的思路,一编再编,从某老爷养的女孩死去又成精,再到庄上的人要平庙,再到宝玉承诺要修庙,最后再到地名、庄名、来往远近、坐落何方,这一通诌下来,严丝合缝,没露出一点破绽,直把个痴公子听得深信不疑,还把寻访未果的茗烟骂了一顿。

         在这一回里,刘姥姥扯淡的功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她一眼看出,贾府的这些人图的就是精神上的乐呵,能在贾府里获得一个哄大家高兴的机会对她来说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她当然会倍加珍惜。对她来说,话不在真假,达到目的就行。这也就是扯淡的原因:形势需要。她尽情发挥着想象力,一个故事不行,再换另一个,既满足了贾母的猎奇心理,又成全了痴公子的怜香惜玉。在《红楼梦》里,能说会道之人比比皆是,但是能让作者如此不惜笔墨来记述内容如此丰富、生动、有头有尾的扯淡全程的,只有刘姥姥一人。

          扯淡艺术家之二-----一个伶俐的小丫头 。

        在第七十八回中,宝玉向两个小丫头打听晴雯临死时的情况,他很想知道晴雯最后的遗言里是否提到他。一个小丫头太实诚,有一说一,令宝玉很失望,责备她“你糊涂,想必没有听真。”而另一个丫头‘最伶俐’,披挂上阵,杜撰了晴雯是去做花神的一番话,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丫头扯淡的本事让人刮目相看。首先,她之所以自告奋勇地扯淡,也是形势所需:看到宝玉几番追问,她马上就明白了此时最要紧的并不是晴雯说了什么,而是要安抚宝玉的心情。正如在晴雯的判词中所说的那样“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一个‘空’字,是宝玉当时心境的最好写照。失去晴雯,他怅然、空虚。和刘姥姥一样,这个小丫头非常认真,一点都不敷衍,尽情发挥想象力,说得有枝有叶,让人觉得入情入理:她先渲染说自己很仗义,冒着被打的危险去看晴雯,还把时间精确到卯正二刻,不由得宝玉不信她。然后她还别出心裁地‘替’晴雯解释拿魂儿的小鬼与天上的神仙的区别(小鬼爱财,故可延误时辰;神仙延误不得);在第二个环节,当被追问晴雯司什么花时,她一时诌不上来,但看到眼前的芙蓉花,立刻就有了主意,但并不急于说出,而是先卖个关子‘只可告诉宝玉,除他之外不可泄露天机’,然后再抖开包袱:“是专管芙蓉花的”。这样宝玉就会顺理成章地释然于晴雯有了归属,去悲生喜,认定‘此花也须这样一个人去司掌’!她这一番话视野开阔,想象力丰富,并且会用生动的语言来渲染,绝对算得上是教科书版的扯淡案例。

       在小说中,作者精心安排这两处扯淡情节应该不仅仅是为了调侃,而是有更深刻的用意。众所周知,《红楼梦》有千里伏线的写作特点,这两处扯淡应该是为后面的重要情节埋下的伏笔。有了前面这样不惜笔墨刻画刘姥姥的机智与阅历之丰富,才能让后面她以高龄老妪敢于冒虎口之险去救巧姐的举动来得顺理成章;至于晴雯为芙蓉花神,作者在《芙蓉女儿诔》中就有一句话“听小婢之言,似涉无稽;据浊玉之思,深为有据。”何为据?因为黛玉曾抽签为芙蓉花,脂批中曾说“晴有林风”,晴雯屈死,可能预示着后面情节中黛玉的悲惨结局。在这两处中作者都用到了 ‘诌’字,让这两个不惜笔墨的情节都蒙上荒诞和喜剧的色彩,但它们关联的却是后面情节中的大悲剧,因此这两处浓墨重彩的扯淡真正的意味是黑色幽默。

       在《红楼梦》这部写于二百多年前的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为《论扯淡》中提出的观点找到有力的材料证据。曹雪芹不惜笔墨地用这些谎言与扯淡来刻画人物,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心设计的谎言掩盖着歹毒用心,但任你机关算尽,最终却丢了卿卿性命;临场发挥的扯淡假中有真,荒诞好玩儿的反面是结局的大悲。从不同的视角去读《红楼梦》会得到不同的阅读快感。感谢《论扯淡》一书为我们提供这种欣赏红楼的愉悦。

相关文章

  • 《红楼梦》里的撒谎与扯淡

    200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哲学系主任法兰克福教授出版了一本哲学读物On Bullshit(‘bullshit’...

  • 孩子为什么撒谎

    在传统观念里,撒谎几乎与学坏划成等号。孩子撒谎,父母往往会生气和担心。 然而,你能否看到孩子撒谎时内心...

  • 巜孩子为什么撒谎?》

    巜孩子为什么撒谎?》 在传统观念里,撒谎几乎与学坏划成等号。孩子撒谎,父母往往会生气和担心。 然而,你能否看到孩子...

  • 扯淡的人生

    2010-6-9 20:07 人生 一个天大的扯淡 我扯淡 世界根本就扯淡 我不扯淡 世界一样在扯淡 我的扯与不扯...

  • 我们都是爱撒谎的孩子

    我们都是爱撒谎的孩子,在爱情里,我对自己撒谎,你对我撒谎。

  • 记忆与撒谎

    以前从来没去思考过记忆与撒谎的关系,直到读了蒙田随笔文章--《论撒谎》 作者的题目是《论撒谎》,可开篇却是...

  • 闲谈与扯淡

    >我有一个做木雕的朋友,他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拿一块很厚的木头,刻浮雕,一层一层的,完成即毁灭,木块越来越薄,直至...

  • 哲学与扯淡

    普林斯顿大学的哲学教授哈里·法兰克福写了一本《论扯淡》,不说别的,光题目就够惊世骇俗的了,“论”这样学院式的词语居...

  • 扯淡与专业

    在最扯淡的事情上追求专业,最专业的事情上扯淡无比。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越来越把扯淡的事看得成重中之重。比如为了一个...

  • 扯淡与感动

    突入其来的疫情就像一场飓风,把很多道貌岸然、虚张声势剝得干干净净,晒在阳光下。他们有的双手捂住下体,弯腰不敢示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里的撒谎与扯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kv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