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简诗词闲话古诗词
曹植智斗曹丕 除了七步诗还有一首诗更是难上加难

曹植智斗曹丕 除了七步诗还有一首诗更是难上加难

作者: 老街味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07:59 被阅读48次

问题:曹丕又命曹植写《死牛诗》,不能出现“死、牛”二字,结果怎样了?

前言

皇储之争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在玄武门下李世民让两个亲兄弟身首异处,战国时的赵武灵王因继承人没有安排好,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相比较而言,曹丕能够让退位的汉献帝寿终正寝,还算是比较宽厚的一位皇帝。

不过曹操在立嗣问题上狐疑不决,搞得大臣们纷纷站队,虽然曹丕没有像李世民一样对兄弟痛下杀手,但他还是很忌惮自己这个才高八斗又不肯掩饰政治企图的弟弟 。

七步诗的故事就反映了兄弟二人的微妙关系。不过据文献记载,曹丕可不是仅仅让曹植作过一次命题作文,还有一次考验也惊心动魄。

一、《太平广记》的死牛诗与七步诗

魏文帝尝与陈思王植同辇出游,逢见两牛在墙间斗,一牛不如,坠井而死。诏令赋死牛诗,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尽不成,加斩刑。

子建策马而驰,既揽笔赋曰:"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赋成,步犹未竟。

这个故事出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七十三·俊辩一》,曹丕和曹植一起出游,看见两头牛打架,其中一只被挤落井中而亡。于是曹丕下诏让曹植作《死牛诗》说说这件事,但是不能用牛、井、斗、死这几个字。时间马行百步以内,体裁五言八句,达不到要求斩首。

没想到曹植策马而行,没有用100步就写完诗了: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在这一段话后面还有一首诗大家耳熟能详,就是著名的七步诗:

重作三十言自愍诗云:

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世说》)

不过今天我们看到的《世说新语·文学》中的七步诗却不太一样: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书传抄刊刻时难免有些错误,今天《世说新语》中的七步诗有几个字与太平广记不太一样。但是死牛诗却一点也没有记载,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

这个故事的结果是,曹植逃过一劫。他终于在黄初七年(226年)熬死了曹丕。不过曹丕儿子继位以后,对于这个喜欢毛遂自荐的亲叔叔依然不敢重用,6年以后曹植在忧郁中病逝,终年41岁。

二、死牛诗 押入声韵的古体诗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曹植的时期,还没有四声平仄,当然也不存在什么格律诗, 那时候也没有统一的韵书。 隋朝韵书是参考生活中口音制定的,看来和魏晋时期的口音差距还不算大,所以魏晋南北朝很多诗是符合后来韵书标准的。

不过不要看见五言八句的诗就以为是五律,格律诗的规矩很多,例如平仄句式严格、中间二联对仗、黏连无误,押韵必须平声韵还要求同韵部(首句可以邻韵),所以就算瞎猫能碰上死耗子,曹植也不会写出五律来。

按照韵书来看四个韵脚都是入声:其中骨、突、窟,是后来韵书的【月】韵、泄【九屑】韵。这四个字虽然是两个韵部,但是属于邻韵,不讲究格律的古诗时可以用邻韵通押,所以这首诗的押韵是符合唐朝古体诗要求的。

三、死牛诗 什么是白战体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六一诗话》记载了一段故事:

国朝浮图以诗名于世者九人.......当时有进士许洞者, 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阁笔。

欧阳修说当时有九位著名的侍僧,个个都是诗界大牛。可是进士许洞不服气,和这些诗僧会面时提了个要求,邀请他们作诗,但是诗中不可以有这些字: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众僧人都歇菜了。

后来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了欧阳修自己咏雪的故事:

“六一居士守汝阴日,因雪会客赋诗,诗中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事,皆请勿用。

欧阳修当年在汝阴作官,有一次于“雪中约客作诗”, 他提出: “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字皆请勿用”, 咏雪诗中不许用经常用来描写”雪“的词语。这就难了。

多年以后,苏轼在一次集会上,提议仿照欧阳修作咏雪诗,因为苏轼诗的有: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这就是“白战体”的由来,意思是赤手空拳打仗不可持有兵刃。

欧阳修和苏轼的两首咏雪诗就不录入了,老街觉得都不太好,也不建议大家学习这种作咏雪诗的方法。

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还说:

自二公赋诗之后,未有继之者,岂非难措笔乎?”

自从欧阳修和苏轼以后,没有继续这样赋诗的人了,难道不是难以下笔吗?

曹植的死牛诗就是这种“白战体”式的命题作文,巧妙地避开了牛、井、斗、死这几个字,不过读起来就变得诘屈聱牙,不知道这个故事根本就搞不明白写的是什么意思,远远不如七步诗的比兴手法浅显易懂。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结束语

《太平广记》是受宋太宗的命令编成。成书于太平兴国二年(977),看来死牛诗早于欧阳修、苏轼作白战体。白战体很难做出好诗,同样,死牛诗也不是一首好诗,这一类诗有点文字游戏的味道。

曹植死牛诗用“两肉、唐突、土窟等词语代替牛、井、斗,这种使用“代字”来写诗的情况在宋朝泛滥成灾,还被陆游批判了一番:

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老学庵笔记》

曹丕在路上看见两头牛打架,就让弟弟作诗,做不出来就要砍头,听起来也太儿戏了。这个故事很像《故事会》一类的民间传说,不过这首诗一定是文人手笔,有可能是后人故意张冠李戴。

@老街味道

诗词格律与创作 诗词用典的忌讳

唐朝诗人因一首充满正能量的新年诗 换来一次升职加薪

诗仙的崇高理想是什么?可惜李白终极一生也没有实现

古诗中的杨柳和杨花是什么植物?你能不限体裁作几首咏柳诗吗?

相关文章

  • 曹植智斗曹丕 除了七步诗还有一首诗更是难上加难

    问题:曹丕又命曹植写《死牛诗》,不能出现“死、牛”二字,结果怎样了? 前言 皇储之争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在玄武门下李...

  • 七步诗救命诗

    曹植七步成诗 可谓文思敏捷 七步时间很短 然而曹植出口成诗 哥哥曹丕命令弟弟 七步之内吟一首诗 吟不出诗就杀头 曹...

  • 曹植为何七步成诗

    曹丕不顾手足之情 逼迫亲弟曹植七步之内 必须吟一首诗 如果七步不成诗 那么就要被杀掉 结果曹植才思敏捷 果然七步成...

  • 曹植七步成诗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曹植七步诗的故事大众耳熟能详,国人鲜有不知道者。故事一般都是说曹植的哥曹丕(pī)要加害于曹植,命其七步成诗,成则...

  • 《本草之美》——豆

    建安年间,曹丕当了皇帝,深怕弟弟曹植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想迫害他,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

  • 《七步成诗》的由来

    《七步成诗》这个成语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植和曹丕之间发生的事。曹植很有文学才能,曹操很疼爱他。曹丕就很嫉妒,等曹操...

  • 手不释卷——了解真正的曹丕

    世人都识曹操,其子曹丕你了解多少? 也许,人们对曹丕的了解,大多源于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

  • 兄弟之争

    在曹植作出流传千古的《七步诗》之后曹丕并不罢休,一有机会就让曹植作诗,作不出来就赐死。有一次曹丕跟曹植同坐一辆车外...

  • 转引:诗词故事(7)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成诗曹丕(pī)和曹植是曹操的两个儿子,兄弟俩都很有文学才能,但弟弟曹植的才学更为突出,非常受曹操的宠爱,...

  • 七步诗•五步诗•三步诗

    七步诗的故事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大致经过是这样的。曹丕登基之后,一心要除掉弟弟曹植,就给曹植出了个难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曹植智斗曹丕 除了七步诗还有一首诗更是难上加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qr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