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芥舟 | 来源:发表于2015-10-21 13:37 被阅读0次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要想读明白第一章,首先要明白几个关键词:“道”、“名”。“道”可参见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为道。”讲

由此可知,“道”是老子所提出的一个宇宙本原,个人倾向于将“道”理解为物质和精神的统一规律。

文中第一个“名”为形容词,作形状讲。所以第二句可译为:“道的形状若是可以被描述出来,则不是它真正的形状。”有了上述的理解,下一句的含义自然明了:“无法描摹的道,在天地之始就存在了,可以描摹的道,是万物的母亲。”此句点出“道”存在之久,人类难以理解。

既然道是这么一个难解的东西,求道的人又该如何呢?莫要慌,老子给出了建议:“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里有三个关键词“有”、“无”、“观”。

最好解的是一个“观”字,意为思考。“有”、“无”都是指的思考的角度。老子建议我们多角度思考,从看得见的角度,从看不见的角度。“有”和“无”加起来就是江河,就是“道”。但是这二字所传递意义远远超过文字能带给我们的启发,对“有”、“无”的理解要求读者不光是读《道德经》,还要用,还要质疑。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要质疑,这个我们留到下一章。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无”同出于道,此二物本是一物,但因为世人看不见“无”,强要将“道”分离,无疑这样的做法只能让人越来越远离“道”。

这两句难免有故弄玄虚的意味,若是“玄”还可以解释为事物的本质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前句,那么后面的玄之又玄就不知所云了。也许是我还没有办法理解,此处存疑。

相关文章

  • 。一一,一,一,一。

    一,、

  • 一 一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雨 一水一万物 一星一宇宙 一字一文章 一书一世界 一读一微笑 一赞一知音

  • 一 一

    杨德昌《一 一》,早年曾看过一遍。 婷婷短发,白净,蓝色衬衫,学生裙,黑皮鞋,白袜子,学习很好的中学女生。温柔,懂...

  • 一 一

    给自己无处安放的灵魂找到了家!简书,我的新写作时光!继续,在流年里拾荒,禅落一身的光!

  • 一.一

  • 一.一

    一节车厢,一只行囊,肯为当时一念疯狂。 一根点燃,一缕惆怅,不许未来一片迷茫。 一眼远看,一众不详,哪知各位一去何...

  • 一(一)

    我叫一,总有人喜欢在背后说我,因为很多时候我都是自己一个人。很多人都说我很孤单,看起来很可怜,但我觉得很奇怪,他们...

  • (一-一)

    白天不看书晚上开灯照亮全宿舍的sb们该睡了

  • 一梦一寻(一)

    01 你在想什么?宝贝。” 一个磁性而温柔的声音传来。一双温柔的手轻抚我的头,这温暖使我从漫天的思绪中挣脱出来。 ...

  • 一梦一浮生(一)

    我曾做过一个梦。 曾梦见你给我画了很多很多的画,写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 我看信看到很感动很感动但却很悲伤。 但我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qt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