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
先入为主?我们都是职场的受害者和施害者!

先入为主?我们都是职场的受害者和施害者!

作者: 鹏君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16:59 被阅读10次

Q妹是我新部门的老同事,年龄比我小,但入职已经两年多了。

刚入职那会她做的并不是这个岗位,但由于前三个月做的不好,领导便把她转到了这个部门。

2年以来,以我和她的接触,其实她的成长已经很明显了,但不论她做什么,领导都觉得她不好:

总部有新的要求下来,和公司现行习惯存在冲突,她过去和领导确定,还没具体看文件,领导就会质疑她没弄清楚。

举办会议活动,就算不是她的问题,只要出一点小故障,领导就会觉得是她没办好。

结果验收,大家都差不多,到她那里,不管有没有的问题,总是会先挑刺。

.................

为什么她变化这么大了,领导却看不到呢?因为人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叫做先入为主

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式总是会先入为主:通过旧的认知,给自己设定一个认为是对的规则,然后在处理事情时根据这些规则对号入座。

Q妹的遭遇,就是这种习惯的最典型的受害者,其实每一个人在职场中发展,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种状况:有时候,我们即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

傲慢与偏见害死人

我们身上时长会重演这样的情绪:

某个你之前同事或者朋友,你觉得能力和你差不多,或者能力比你差。各自许久没有联系以后,突然有一天,你在某个渠道上听到他的消息,发现他的现在的职位,收入,前途比你想象好很多,即使你嘴上不说,你下意识第一时间就会做出质疑:

他肯定靠蒙混过关才做到这个位置,时间肯定不长久!

那边公司的负责人不是蠢就是傻,居然选中了他?

这个人肯定走了狗屎运,以他的能力驾驭的了这个岗位?

............................

人在现实结果和旧有认知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的说服自己,自己没问题,是别人有问题!傲慢,偏见,还有嫉妒害死人!

心理学上,也把这种认知叫做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 通常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这种认知偏见呢?

克服“认知偏见”

注意“投射倾向”

克服“认知偏见”第一个点就是注意“投射倾向”,所谓的“投射倾向”指的是人对他人的知觉包含着自己的东西,人在反映别人的时候常常也在反映着自己、而这种反映又往往是不自觉的。简单来说就是,有人总喜欢以善意解释别人行为,有人总喜欢以恶意来解释,不知不觉中容易带上自己个性偏向。当你带着个性偏见去解读别人时,看到的要么就是太好,要么满满都是恶意!

注意"第一印象“或"以貌取人”

关于“第一印象”或“以貌取人”,这个我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不要以貌取人,不要凭借第一印象妄下定论。即便不喜,也学会把疑虑放在心里,学会去拥抱和细心观察,慢慢接触。

注意“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就是所谓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譬如将职业类化:干IT的程序员应该是什么样子,干销售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或者将人群类化:哪些你认识的人是什么样子,哪些又属于另一类。我们千万不要总抱着刻板印象去看人。

避免“循环证实”

心理学上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 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常会得到自动的“证实”。这些证实,有时候会是我们“脑补”“推断”出来的,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摆明了这样的态度,和他人“互动”出来的。

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刷新印象,学会拥抱和相信:有时候,轻信是种错误,但相信却是一种能力!

以上这些是关于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自己,学会克服认知偏见!那该如何扭转别人在心中印象呢?

如何扭转别人对你的认知

不仅做出来,还要表现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做了很多贡献,而且变化很大,别人是感知不到的,除了和你特别熟悉的几个人。但放到一个公司来讲,小的企业有几十个人,大的几千人,几万人不等。大家都这么忙,你只是埋头苦干,谁知道你的变化。

要适宜的,不断的把你的变化,通过某个重要事件,“发布”出去让大家知道!不要意思,要清楚,你不是为了自吹自擂,你是需要改变别人对你的认知,刷新印象。

内在有变化,外在也要有变化

不管道理如何,人始终是比较肤浅的。当我们内在产生变化了,外在我们也要做适宜的包装和升级:你的形象气质,你的打扮穿着。不要你心理上完成了蜕变,外在还是和以前一样,大家都这么忙,谁有时间慢慢去洞悉你的内心。

把握每一次重要机会

在职场上,在企业中,总会有重要的场合,重要的机会,你能够“登台演出”,一次能让很多人知道你,看到你。请务必把握这样的机会,让别人看到你的与众不同。这是能够大批量的一次性的扭转很多人印象的方式!当你表现的足够好,私下大家谈论起你的,你的“正面印象”就会加固,“负面印象”就会减弱。

不管如何,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做职场上的受害者和施害者,做好自己的同时,也宽容的看待别人!

相关文章

  • 先入为主?我们都是职场的受害者和施害者!

    Q妹是我新部门的老同事,年龄比我小,但入职已经两年多了。 刚入职那会她做的并不是这个岗位,但由于前三个月做的不好,...

  • 一座被蹂躏的城市

    作者:倾城小酒馆 1 控制别人的人,是因为找不到真正的自己,故而施害者其实是受害者,受害者往往才是施害者........

  • 施害者和受害者

    四天瑜伽集训就要结束了,就还有半个小时,最难最辛苦的体式已经过去了,正在我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老师说要拿瑜伽绳做下一...

  • 选择

    当我们说自己没有选择时,我们是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受害者的位置,我们可以借此把责任推卸给假想中的施害者,无论这个施害者...

  • The Good Wife

    “受害者到施害者”原则放弃了一次就覆水难收了

  • 7

    人人都是受害者同时也是施害者,且达不到设计者的通透,如果人只能受感情控制,那么所有的感到舒适都是有设计者施予着福音...

  • 有光烛照

    连日的雾霾,阴郁不散。同样阴郁的,还有人心。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亦是施害者。精妙的因果链若隐若现。世上最无用的,大抵...

  • 致敬《刺》,魔鬼不退场天使回不来

    文|谷栗_ 看了李尚龙老师的《刺》,结局让人忍不住唏嘘,作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韩晓婷成为了职场暴力的施害者,一辈子也...

  • 别拿受害者模式麻痹自己

    受害者模式,是一种作茧自缚的心智模式,施害者与受害者同为一人。常见借口:因为别人,世界,过去,所以我怎么样。有这种...

  • 伤害,是施虐者的侵犯,也是沉默者的背叛

    在虐待儿童的家庭里,通常存在三个重要角色:施害者、受害者,以及沉默的共谋者(the silent partner)...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入为主?我们都是职场的受害者和施害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tx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