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遇到相识
每个人都有两三好友,越是久的朋友,了解就越是深刻。不过,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起你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她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的?
我想,肯定是和现在是不同的吧?
每个人在第一次观察人的时候,往往都是带有偏见和误差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给人贴标签,这个行为源于我们懒惰的认知大脑。
毕竟用标签给陌生人归类,方便我们下次识别,也方便我们记忆。
所以,不管你遇见谁,你都会第一次就给人家贴几个带有偏见和误差的标签,这个标签和真实的对方也许相差甚远。
当然,你见到对方的瞬间,你的打扮、行为、语言也会在对方的大脑里形成各种标签。
这个标签,决定了你们两接下来是否继续交往,当第一印象不好的时候,往往就杜绝了继续交往合作的可能,当然也就失去了消除这些偏见和误差的可能。
而我们身边的那些相处久的熟人,比如时间比较长的同事、朋友,则是在日常的相处中一点点的纠正了第一印象形成的偏见和误差,从而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印象。
不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机会让你们成为同事,或者让你们幸运到有更多的相遇来纠正偏见和误差。
所以,第一印象就显得非常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你能否获得爱情、升职加薪、还有获得贵人的帮助。
2、三面镜子
是否能够从相遇,在到相识,甚至达成合作,关键在于相遇这一环的细节。
在这一环里,好的印象和坏的印象,也许只在一念之间。
所以,我们得弄明白,在相遇这个环节里,人们的心理机制是怎么变化的?
首先,当别人和你交往,第一个心理判断,肯定是关于信任的。
你是否信任,会不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个人幸福构成威胁?观察者会在潜意识里,快速的从你的言语和行为中弄清楚你是敌人还是朋友?你有什么意图?
比如,新同事第一次见面,你会想工作中会不会竞争?新邻居第一次见,你会想他是不是友善,会扰民么?
然后,第二个心里判断,则是关于自尊的。
当我们观察他人的时候,潜意识里总是会出现比较心里,遇到比自己优秀的,肯定会潜意识的排斥,因为他感受到了威胁,这不利于“虚幻自我”的自尊塑造。
每个人都希望被社会认可,都希望出类拔萃,所以不希望被人比下去。所以女孩子遇见比他漂亮的天然就会有敌意,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总会想要较量较量。
最后,第三个心里判断,是关于利益的。
很多人是非常理智,也非常权势,所以他们非常的看重利益。他们在观察人的时候,潜意识会判断这个人是否对他有益,或者有用。
权势者心理,是很多人内心的常态,特别是位居高位者,所以这时候“有用”这个标签会非常的关键。
就像很多势力的人,他们可以非常准确的判断一个人是否对他们有利,从而用双眼区别看人。
3、包装第一印象
明白了相遇中,观察者的三个心态,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三个心态,进行有意识的包装,从而获得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大大的增加二次相处,或者二次合作的概率,那么在爱情、友情或者职场社交中都能让你如虎添翼。
针对第一个信任感心理判断,最重要的是温暖+能力,比如友善、忠诚、和同理心,然后展示能力。
温暖能让对方觉得你“无威胁”,能力让对方把你当做“盟友”,两者合一,就能让对方立马把你当做自己人。
那么如何展示温暖和能力呢?
研究表明,人们都很需要那种“你在专注地听他们说话”的感觉,比如持续保持眼神交流、点头和微笑三个重要指标。
再者,可以适当的表现出同理心,多尝试寻找双方的共性,换位思考,比如共同的爱好、经历、团体等。在面试里,有个小技巧就是学面试官的小动作可以让对方增加认可你的概率,还有就是聊天前先找一个共性比如校友、老乡、都是爱XX也有同样的效果。
那么能力呢?能力可以展示意志力,拒绝过什么,展示谦虚,不自吹,展示自信和权势,自信抱臂姿态等。
接下来,针对第二个自尊心理判断,自尊自我来源于比较,对方在相互比较时,会看别人的能力和成就与自己的相关性。
如果相关性很高,那就是高度威胁,必然会潜意识的排斥你,远离你。如果相关性很低,那么威胁就解除了。
那怎么办呢?首先你要评估自己是否会对对方造成威胁,如果有威胁,那么肯定要谦虚,有意去做一些降低威胁的事儿,比如透露曾经面临的困难,经历的痛苦,甚至脆弱的一面,来减少对方的戒备。
降低自己的同时,还可以反过来肯定对方的才干和成就,公开的赞赏和表扬,或者用提问的方式向对方学习,放低姿态。当然这个要真诚,否则就整段垮掉了。
最后针对第三个利益判断,这个是实实在在的实锤,一方面要摸索出对方的需求,另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有用”,价值匹配上了,自然印象就好了。
有了这三个策略,第一印象就算是贴标签,那也是闪着光的好标签,能够帮你从相遇到相识的好标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