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81021 在“无问西东”的清华,看“偏问东西”的雄安

181021 在“无问西东”的清华,看“偏问东西”的雄安

作者: 2049苏老联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17:24 被阅读18次

【2049老联命题】雄安新区需要“雄安经济学”,基于牛顿物理科学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无法独自承担新时代“中国创新力”研究的使命,因此,必须站在“大大大后天”的立场,扬弃“大大大前天”的物质-能量范式经济学。

2018年10月21日提出“雄安经济学”,导火索是昨日在清华参加“《创新力微观经济学理论》译著发布暨《中国创新力》集体创作研讨会”。

不少学者在发言中提出,针对创新力经济学研究需要新范式。昨天在特定环境下现场写就一篇即席发言,略改作为研发“雄安经济学”的起步:

企业家精神、资本主义和创新领域研究的大师级人物美国威廉·鲍莫尔八十八岁高龄推出《创新力微观经济理论》一书可谓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框架下对创新研究的终极之作,也是一曲悲壮的挽歌!它预示着,关于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研究领域将发生一场深刻的范式变革:

一、中国创新力源于唤醒企创家主体性的“原觉力”。从英语中的“业主”到法语中的“企业家”,再到以中文汉字本位提出的“企创家”,意味着,在关于白猫黑猫、国进民退,姓社姓资等等争论未果时,观念转变方向是从“物格化主体”到“人格化主体”,破题“所有制改革”的困境。         

二、中国创新力源于中国传统创新哲学的“思想力”。“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维新今解为“维度创新”,不久后,汉中第五届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将发布《汉中宣言》,倡导“文化自信与双创教育的中国范式”。

三、中国创新力源于信息空间范式变革的“想象力”。中国MBA教育之父、中欧学院前身中欧管理项目首任教务长兼主任马克斯·H·布瓦索《信息空间—认知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和《知识资产—如何在信息社会中取得竞争优势》是21世纪中国人新的《海国图志》。

四、中国创新力源于偏问创新是何东西的“穿透力”。从“物能观”到“信息观”,布瓦索定义说:新古典范式发现如此难以说明的现象——除了是在一个社会系统内新信息的创造、传播——实际体现在文件中或生物学上体现在认识和行为模式中的信息——以外还能是别的什么(东西)呢?

五、中国创新力源于以创新驾驭资本化的“驱动力”。硅谷的胜利在于让资本投向了创新,从“鸦片战争”到“芯片战争”表明美国已从“物-债权金融”向“智权金融”转型,把握区块链金融科技机遇,确立新型财产权客体形式,超越物权化知识产权迷障,寻找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力。

六、中国创新力源于合作信任所激活出的“融合力”。农耕物器文明社会的习俗信任、工业能量文明社会的契约信任、数字信息文明社会的合作信任三大信任台阶。呼唤真正合作社经济组织回归,消除人格与物格、城市与乡村、盈利和非盈利、商业和公益等等之间的二元对立。

七、中国创新力源于财产权利结构变革的“反转力”。人类财富史本质是创新史,两千年创新历史经过地中海物权范式、大西洋债权范式、太平洋智权范式,正在走向集东西洋之大成的信权范式,信权是以个人信息财产权为基础之人格权和身份权中可做利益要求的那部分权利。

面向2049 我们反观:大清中国以120年“废科举断臂江山”的代价;民国中国以100年新文化运动“废传统罢黜孔家”之代价;新中国以两个三十年从建设期到改革期的奋发图强,中国在“千年等一回”的信息化中完成工业化,并开始为共同命运之人类提出关于“后天”的一个口号。

——那就是,从启蒙时代的“天赋人权”到后启蒙时代的“天赋创权”!

如果后天是明天的明天,那么,今天不过是前天的后天。2018年10月18日,在某雄安会议上,我提出雄安规划“十六字方针”要倒过来看,那就是:高点定位、中国特色、国际标准、世界眼光。中国创新力将源于集结更多合体的合力,以此,作为面向2049《中国创新力》的序章。

在“无问西东”的清华,偏问东西!问“创新”到底是何东西?雄安城市生成与发展,需要生成一门新的经济学以支撑雄安“改革发展”的决心。

苏彤记于2018年10月21日早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81021 在“无问西东”的清华,看“偏问东西”的雄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jw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