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终身的过程。
学习很重要,学会学习更重要。
学会学习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基础、最重要的终身技能。
今天我要分享的书是美国作家Gloria Frender的《学会学习》,这本书呢,我觉得是一本十分全面的关于学习工具的书。它的内容包括:帮你测评你自己的学习风格,提供时间管理、记笔记、阅读、记忆、应试等各种技能,还有各种学习方法、小贴士、资源和工具,可以说是适合学生、老师和家长及任何希望通过学习进行自我提升的学习手册。

在开始前,这两个问题你会不会也有疑惑呢?——谁需要学习?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这件事情?
如果把我们的人生比作登山,我们学习“学习的技巧”,就像是登山者要在背包里准备一些合适的装备。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总会不断地去攀登山峰,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和考验,如果有比较可靠的工具助力,我们就能很顺利的登上巅峰。
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很多人都会觉得,不管用任何途径,我只要拿到高分就可以了。所以很多人放弃学习登山的技巧,也比较疏于准备学习的工具,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刚需。但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一座山峰横亘在你的眼前,你没有合适的学习工具,这个时候除了蒙圈和后悔,还能做什么?就像我们洋葱海盗最近需要挑战贝壳岛、棋盘岛、火箭岛,这也是我觉得洋葱阅读游戏化设计做得特别好的地方。六哥希望我们在攀登的过程中,能熟练地去使用九宫格、火箭图等阅读工具。

当然还有一些天资聪慧的登山者,他们觉得自己是天生强者,不需要太多练习,他们会有一些必备的工具和经验,也经常会成功。但如果他们遇到需要去整合资源,或者是严酷的环境,就会束手无策。这时候他们才会突然意识到,没有掌握足够的学习技巧应对,变得进退维谷,就像被放在峭壁之上,上下无路,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学习和练习好一些有用的学习技能,这样一方面能帮助自己建立自信,另一方面,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非常从容地应对。遇到冰山,我就换上登山鞋,从包里拿出冰斧;遇到泥路,就拿出登山杖,一路向上。
学会学习是我们最基础最重要的终身技能,学习征途关山重重,只知道有哪些山峰要征服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知道怎样去攀登。

由于这本书实在是太强大了,推荐大家亲自阅读。每个人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目的其实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已有的工具包也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在书中找到你自己想要学习的模块,炼造你自己的工具。
那我在这里呢,就分享我现阶段想要去炼造和熟练使用的三个工具:
工具1:知识结构图
工具2:超级笔记
工具3:文学笔记
工具1: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有很多种形式,大家可以在网上查到,比如思维导图、鱼骨图、树状图、循环图……就是把知识用关系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1.知识结构图是强化脑力的超级利器
结构图的好处在于:可以让你观察到所学知识的全貌和结果,你看到各种概念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又相互支撑的;你可以看到每一个细节,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去分解,又怎么样联系起来构成整体的;而且运用知识结构图这样一个工具,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材料都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和记忆。
2.创建知识结构图的步骤
第一步:对知识做“舍与留”,留下重要的内容,舍弃无关紧要的。
第二步:选择一个“主题”,把它写在纸的中央,使用一种颜色。
第三步:选择一种“知识结构”。个人建议可以看PPT的“插入图表”,里面有各种关系图模板,那经常看看这些关系结构,在脑子里形成结构图储备。
第四步:把“主要的下级标题”写在大标题的边上,使用另一种颜色。
第五步:把相关联的部分“连线”。根据需要重复下级标题和连线这两步。
·注意最多添加5~7个项目,我们的大脑只能记住这么多项目。
【例】披萨知识结构图

3.如何用知识结构图学习?
第一步:仔细研究你的知识结构图。
第二步:用一张空白的纸把这幅图默写出来,越快越好。
第三步:对比复制品和原件,检查一下是否有位置是错误的,或者是概念遗漏。(位置如果相对于原图来说不准确的话,这点是不用纠结的,要紧的是,这些细节和概念,建立了正确的逻辑从属关系。)
第四步:修改图中的错误,并再一次研究原图。
第五步:重复以上步骤,直到你能正确的复制。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不是彻底重画一遍,只是修正错误,那可能你再次复制这个图的时候就会犯同样的错误。
工具2:超级笔记系统
超级笔记系统,是一个适合用于线下课程学习的工具。
1.80%的时间用来听,20%的时间用来记录。
在听讲的时候,我们把80%的时间用来听,20%的时间用来记录,那么你的记忆和理解水平将大幅度。专注于听老师在讲什么,发散你的思维,这样你不仅能记住书面内容,还能记住空间的信息。
2.如何做好超级笔记?

从上面这张示例笔记表可以看出,笔记表一共分三栏。
“关键字”栏
·填写关键字,就是你对课程的哪个关键词比较感兴趣。
·在关键词下面,写上出现的页码,方便快速查阅。
“预习笔记”栏
·在预先阅读的同时记下笔记。
·留意文章的组织结构:大标题、次级标题、示例、粗体
·使用空格和缩进,让笔记显得结构层次分明(推荐线上工具“幕布”)
·用圆点、小方块区分不同结构,注意不要用数字123……来排序,这些数字会让你分心,尤其有强迫症的人。
·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
·留一些空白,方便后续补充。
“听课笔记”栏
·用同一张纸记录听课内容。
·把这张纸当作你的听课指南,留意“关键字”的内容。
·如果老师上课的信息和预习笔记顺序不一致,用关键词来定位;如果老师上课的内容和预习笔记顺序一致,直接在预习笔记下划线强调就可以了。
·坚持多听少写,帮助你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并且记忆牢固。
使用笔记
·在使用笔记的时候,可以把你预习笔记和听课笔记都盖上,只看关键词,复述和关键词相关的所有笔记信息。
·知识结构图,把关键词作为一个主题,做发散性的知识结构图。

3.做笔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书中列举了一些在做笔记时会存在的问题,因为篇幅有限,我没办法说全,所以挑了3个我个人认为,可能会比较普遍的问题去做一个简短的说明。如果有其他多问题的话,我还是挺建议大家自己去看一下这本书。
问题1:我搞不懂这些信息是如何结合到一起的?
包括我自己目前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呢?
·如前面分享的,练习创建知识结构图。
·提高阅读的能力,在积累阅读的量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阅读方法。
·在每次的学习和复习中,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的学习到了?你能总结出你刚才读过的书的内容吗?你能解释这个结论吗?你能举例说明吗?你知道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你能把它应用到其他的场景吗?你还能想到作者还没有写出的内容吗?你能把新学的信息和已经掌握的信息做比较吗?这样多练习去做发散性的思维。
问题2:我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好多
这需要学会“舍与留”,克服心理障碍,比如在做快速阅读的时候,一本书的内容有很多,但是用九宫格的工具,你只能挑选你认为最重要的九个概念,这就需要我们做取舍了。
问题3:学了很多次还是不懂
在阅读或者学习的时候,会发现读了很多次都不懂,那你其实可以建立一个学习交流小组,或者和朋友讨论。现成的就是,利用好我们洋葱的阅读社群,里面几百号爱学习的人,总有一个是擅长该领域的大神。

工具3:文学笔记
最后这个文学笔记其实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工具,它在书中也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张图的篇幅。
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包括:书名、作者、背景、人物(每人3~5个形容词)、矛盾冲突、特殊影响、故事情节和反应/启发。

看到这张图,我立马就想到了,这个工具很适合在阅读小说时做笔记,你可以把书里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用一张纸记录下来。
这本书里其实并没有讲文学笔记的使用方法,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分享呢?因为它解决了我目前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写影评。

我在尝试写影评的时候,一下会关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又觉得写自己婆婆妈妈的情感没什么意义;一下会想把电影里的故事讲清楚,但我又发现我好像不太会写故事。所以我现在写的影评的整个逻辑都很凌乱,别人是怎么把影评写得那么好的?那么细致入微地去观察到故事的情节,以及故事背后蕴含的情感,或者说给我们的启发。
于是我看到这个工具,就立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地辅助写影评的工具。把文学笔记做一个拓展,先写故事背景,再写人物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产生的影响,然后给人什么样的启发。就按照这个逻辑来写,就是一篇很完整的影评了。
并且,文学笔记里的这几个要素,其实也是讲故事的核心元素,利用文学笔记,你也可以讲出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用知识结构图,可以让你的知识化繁为简,达到建立知识体系和迅速记忆的目的。
用超级笔记系统,可以让你在学习一门新课的时候更加高效。
用文学笔记来读小说和写影评,是一个很不错的工具。
最后还是一句话,推荐大家自己去读这本书,书里的内容实在太多了,肯定能找到你想要的学习工具。
学习是终身的过程。学习很重要,学会学习更重要,学会学习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基础、最重要的终身技能。
谢谢你看到了这里!也欢迎你和我交流学习的方法!
我是和你一起阅读一起成长的易贝,我们下次分享见!
附:No.3 分享火箭图《学会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