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学河南师范大学
写作和阅读中的一点体会

写作和阅读中的一点体会

作者: 教语文的袁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8-21 13:41 被阅读5次

朋友的孩子上中学了,作文成绩总是不高不低的。朋友问我该怎样辅导孩子写作文,说实话,这其实也是我自己的短板。不过,为了不让朋友说我藏着掖着,我还是粗浅地谈一谈关于作文的一点体会吧。

在叙事性文章中,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在刻画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学生练笔,我建议先写观察笔记,先从景物描写开始。如何写景呢?

图片来自网络

一,多识花木鸟兽之名,多记节气节令。

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对周围景物的变化是熟视无睹的,对自然的感知也是混沌不清的。比如,操场上的树,是女贞,还是桂树?上学路上的花,是迎春,还是连翘?我们日日从那里走过,却很少去关注探究。所以,我们写春天,“春天来了,游园里的花儿都开了。”什么花呢?不知道。若是换一个对花木有所了解的人来说,可能会写成“春天来了,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儿都开了,开得最热烈的要属碧桃花和红叶李花了。”这两句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一样吗?显然不一样,前一句是笼统的,后一句是具体的;前一句是平淡的,后一句是热切的。

比如,了解草木的人写草,“草地上杂生着牛筋草、马唐草花、狗尾巴草、狗牙根草。狗牙根草是这里的主人,它的生命力最是强劲,哪怕只是一颗也能延伸出一大片。”在读这些句子时,我们眼前不仅出现了草的各种形态,而且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草坪,草的生机与活力具体而形象。

再如,写山上的植物,“踩着石块向坡顶攀登,在石块与石块的夹缝里,生长着野草莓、酸枣、芒草,还有许多高高低低的、知名与不知名的、带刺与不带刺的植物。在这些植物当中,最多也最耀眼的就属山菊花了。”这里,作者只是罗列了几种植物名称,山坡植物的繁多与丛生的杂乱,便展现了出来。

另外,不同的节令里,物候特征也是不同的。比如,桃花开在惊蛰,牡丹开在谷雨,菊花开在寒露。再如,春分时燕子从南方飞回,夏至时蝉虫始鸣,霜降后昆虫蛰伏。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是大自然在用它自己的方式与人类交流。只要我们多与自然亲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大自然就会成为我们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图片来自网络

二、多关注气候变化,关注不同天气里景物的特征。

大自然随着天气的变化、季节的转换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比如冬日晴空,“晴时站在未名湖边四顾,天空高处很蓝,愈往边上愈淡,亮亮地发白,枯树枝丫,房屋轮廓显出各种姿态,像是一幅没有着色的钢笔画。”(宗璞《我爱燕园》)

作者从高空写到天际,再写到枯树枝丫,房屋轮廓,笔墨很简省,但是传达出的感觉却很真切。北方的冬日,繁华删尽,背景简洁,极目望去,可不就是一幅没有着色的钢笔画。

比如雪后晴空,“天空湛蓝,仿佛洗过一样。行走在河边的游园中,看河水中有光,松尖上有光,飞行的鸟羽上有光,飘浮的风筝上有光,滑入胸腹的空气中也有光。”

再如雨中天空,“雨长下下,短下下,紧下下下,慢下下,下得人心里长毛。天空乌霉霉,皱巴巴的,像灶台上没洗净的抹布。”

同样是仰望天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心境,我们看到的景物是不一样的。对自然的关注,可以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力,也可以培养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和热爱。

图片来自网络

三、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即使是同一种色彩,同一种景物,也会呈现不同的景致。这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内容。

比如春天的绿。“三月,正是绿肥红瘦的时节。无尽的绿,或贴近土地,或昂扬枝头,或深沉如眉黛,或明丽如水波。它们铺陈着,交错着,努力地向高远处延伸着。”

比如秋天的树。“教室的后墙边有一棵栾树,果荚一串串的,挂满了树梢。新生的,呈淡青色,素净淡雅;稍长些,青色中间杂些红色,像偷偷的抹了唇彩,又擦了去,肌理里还留着,含着羞;再过些时日,有的果荚耐不得秋燥,渐变成品红色,大喇喇地落下来,像一瓣花。”

这两个习作片断,前一个立足于空间点去观察,后一个立足于时间点去观察,从不同方面写出了景物的不同形态。

四、观察要与想象结合起来。只有观察,没有想象,写出来的景物就缺少灵气,也无法与人物的情感心理相融合。

比如写春花,“我喜欢这蔷薇花的香气。这香气像什么呢?像小姑娘初初打扮时,偷敷的香粉,带着少女对未来的想象;像小孩子印在母亲脸庞上的吻,带着乳香,带着小孩子对幸福的向往。如果气息也有色彩的话,这蔷薇花的气息一定是粉红色的,带着新鲜与魅惑。”

比如写冬雪,“人们对雪的期待,就像在中秋节里期待圆月一样,是存在着一种仪式感的。如果没有一场雪,冬天就像没有名分的妇人,与秋天总是牵扯不清,暧昧不明。有了一场雪,就像有了一场盛大的婚礼,一切都变得明朗朗的,仿佛一场重生。”

在这些句子中,因为有了联想与想象,春花是美丽的,冬雪也是美丽的。事实上,想象的过程,其实也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角等多感官参与的过程,它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也可以扩展景物的外延,赋予景物独特的意蕴。

图片发自网络

五、写作过程中景物的删选,要与作者的情感或文中人物的情感结合起来。

景物的种类是繁多的,但不是所有看到的景物都要写出来,我们只需要选取那些最能触发我们情感的景物来写。

比如在《金蔷薇》中,主人公沙梅在贫困中尝试过各种卑微的职业,最后成了一个巴黎的清洁工。他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呢?作者写道“从那时起,灰尘和污水的气味,总没离开过他,甚至从塞纳河飘过来的微风中,从街心花园中衣衫整洁的老太婆兜售的含露的花朵里,它都能嗅到这种气味。”作者仅从气味着笔,就写出了沙梅的贫困和他对环境、对生活的麻木。

而在他遇到了日夜牵挂的苏珊娜后,同样的环境就呈现出不一样的姿态。“苏珊娜在沙梅那里住了五天,这五天,巴黎的上空升起了一个不平凡的太阳,所有的建筑物,甚至最古旧的,煤熏黑了的,每座花园,甚至沙漠的小窠,都像珠宝似的在这个太阳的照耀下,灿烂发光。”

因为苏珊娜的到来,沙梅的内心是欢脱的,愉悦的。作者对沙梅那心理的刻画,就通过阳光呈现了出来。这阳光来自于天上,更来自于沙梅心中。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寄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中寄寓人物情感,是我们写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写作的最终目的。

大自然是多彩的,也是慷慨的。只要认真观察,勤动笔,多积累,我们一定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一一展示出来。加油!

相关文章

  • 写作和阅读中的一点体会

    朋友的孩子上中学了,作文成绩总是不高不低的。朋友问我该怎样辅导孩子写作文,说实话,这其实也是我自己的短板。不过,为...

  • 近期工作和生活中的体会

    在工作的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自己难以胜任和不可把握的事情,或许这也是一种倒逼自己不断反思的途径。在自己年轻的阶段可以...

  • 近日工作小结 - 提问、观察与学习

    写了两个月的读书笔记,终于写自己的东西了。最近从阅读、工作中积累一点体会,总结于此,加深记忆,与君共享。 这篇谈谈...

  • 把简书日更坚持下去

    首先要搞清楚写简书日更的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提高一点写作水平。二是记录一下工作和生活中的心得体会。三是锻炼自己的韧...

  • 不写心得体会的阅读,都是在浪费时间。

    不写心得体会的阅读,都是在浪费时间。 这是最近关于读书的一点体会。 公司近日发起了一项分享读书心得的“充电”打卡活...

  • 关于阅读的一点体会

    今天早晨起来发现已经共读课的第二天了,我错过了昨天的课程,不过,没事的,只是错过一节课,没不会失去什么,而且,我反...

  • 好句分享

    12.1好句分享 1.聚焦一点,集中全力拿下,更容易出成绩 2.知行合一,相辅相成。写作和阅读互相促进 3.持续写...

  • 学习总结

    学了近一个月月的秀米编辑器,给我的感觉就是要多看,理解编辑器的前提是仔细的阅读操作和看懂,学习中认真的多记,体会...

  • 写“硬”文的一点体会

    三月份与某大型国企以六位数的报酬签订了一份名为《信息化建设规划》的Con,最近这几个月工作重心一直在这件事...

  • 写作和阅读的一点小想法

    写作的几点作用: 1、训练自己的思维 2、提升自己的文笔 3、整理学到的知识 阅读的几点作用: 1、学习借鉴他人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和阅读中的一点体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vb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