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健康长大,长成一个健全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有人的期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会形成合力,共同影响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是父母终身的责任,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家长,因为工作,事业等原因,总是以忙为借口,对孩子的教育一再忽略,对孩子往往是只知道给钱,不知道给爱,导致孩子的精神缺少应有的支撑,出现了不少家庭的悲剧。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家庭教育的一个方面——父母怎样才能在家庭教育中不断给孩子补充“精神之钙”呢?
第一,父母自己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并且能不断自我提升。今天城市里的年轻父母,文化层次高,学识水平不低,但不少的父母可能精神生活还存在一定的迷茫。但父母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一定要有理性,自己的精神世界要丰富,要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抱负,有责任担当,有较高个人修养。除了父母自己有的个人素养外,还要善于借力。父母还要向孩子讲述或者拜访家中或者本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亲属,用他们奋斗成长的历史,鼓励孩子向身边的巨人学习,给孩子成长路上留下一座精神的“丰碑”;
第二,父母要摈弃不良嗜好,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很重要。家里只要有条件,一定要购置一定的图书,有书房,有一个一家人都可以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书学习的好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爱学习、爱探索的家庭氛围,才能形成父母子女共同学习进步的良性循环。如果不能形成这样氛围,父母在要求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时,就会没有底气,缺少应有的权威,孩子的学习成绩恐怕也令人堪忧,甚至家长和孩子之间还会因为学习问题而引发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原本说得是师生关系,但也适用于亲子关系。现在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广,孩子们愿意信任谁,亲近谁,他(她)是有自己标准的,至少感情上跟谁亲近就愿意相信谁。所以,家长首先要获得孩子信任,就必须经常陪伴自己的孩子。家长工作再忙,至少一周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嬉戏,郊游,读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对孩子有错误的理解和判断,冤枉了孩子,也要及时跟孩子道歉。并不是因为你是家长,就可以高高在上。不要担心你暴露了自己的短处,会损害你在孩子面前的权威。你越是能屈能伸,就越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亲密。
信任、陪伴、知错就改,与孩子成为亲密的朋友,就可以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种亲密建立得越早越好,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到来之前建立,还可以避免孩子在青春期的逆反;
第四,帮助孩子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孩子迟早是要走出家庭和学校,走向社会的。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信任家庭以外的人,包括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家长要尊重老师,帮助孩子确立与老师之间的良好关系。师生关系中,学生要学会尊重老师。教师不是圣人,也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不理智的时候,处理问题可能会简单粗暴,所以,老师有时候也会处理问题并不妥当。面对这样不完美的老师,家长要努力修补师生之间的关系,避免孩子的逆反,让孩子努力尊重和理解老师,这才是帮助孩子学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第一步。当然,为了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家长还需要与孩子的同学及同学的家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巩固孩子的之间的友谊。
以上就是在下对于父母给孩子不断补充孩子“精神之钙”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其中不乏小编本人的实践经验,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同。如果您不认同,敬请提出建设性意见。谢谢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