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以色喻礼
为什么有人愿意花66块钱去换1块钱?

为什么有人愿意花66块钱去换1块钱?

作者: 酸酸的酸菜 | 来源:发表于2019-05-23 13:18 被阅读0次

人的心理,其实都差不多,喜欢“收获”,讨厌“付出”,尤其是一旦知道这个“付出”没有意义的时候,心里就会很不舒服。可是反过来说,正是由于我们讨厌付出,拒绝承认付出没有意义,所以当我们“已经”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之后,就会被这个沉没成本限制住思考,由于拒绝承认真实的损失,反而损失得更多。

比如说,股票市场上有个说法,叫做“浮亏”,也就是账面上的亏损。你买了一只股票,跌了,而且也看不到反转的可能,按理说得割肉了吧?套出钱来再买别的股票,说不定还能翻本呢。可是很多人就觉得,不管它跌多少,只要我不卖,那就只是账面上的亏损,只要一卖,那就是真实的损失了,所以就跟这只股票犟上了,越跌越买越买越跌,股市里死得最惨的,往往就是这种人。

以说,虽然“沉没成本”这个概念大家都知道,而且也知道这是要避免的一个思维误区,可是呢,知道归知道,你还是很难避免,因为人总有侥幸心理,总觉得,如果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就回本儿了呢?现在放弃,岂不是做实了这就是亏损吗?结果是越投入越多。赌场上流行一句话,是很多赌徒输钱的时候相互安慰用的,叫做“有赌未必输”,也就是说,不管你之前输了多少,只要你还在坚持,还在继续赌,就还有翻身的可能,可是如果你戒赌了呢,那就是实打实地输钱了。这就说法,当然是很扯淡的,但是你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戒赌这么难了吧?

因为生活中真实的沉没成本,不会像经济学教科书里那样,举个牌子说,我就是沉没成本,快点把我抛弃!它们总是长成一副“未必沉没啊”,“再努力一下试试”,“坚持就会成功”的样子,让你分不清这是沉没成本呢,还是前期投入。就像是我们都知道要远离小人,可是小人不会说自己是小人啊,他们总是装成一副热心肠的样子凑过来,你能怎么办?

在这个方面,耶鲁大学经济系的马丁·舒比克教授做过一个很经典的实验,他在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里找了一些大学生,都是顶级的聪明人哦,跟他们玩一个拍卖的游戏。他拿出一张最普通的一美元钞票,请同学报价竞拍。并且声明,出价最高的人,可以获得这一美元,但是你注意,最重要的规则是:报价第二高的人,也要实打实地付出自己的报价。比如说,我出九毛,你出八毛,这东西归我了,可是呢,你还是得出这八毛钱,相当于白损失了八毛。

好,那现在你想想,你觉得这1美元钞票,最终成交价格是多少呢?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在竞拍哦, 90美分?1美元?最多不超过1块5吧?

告诉你,舒比克教授,最高拍出了66美元。神经病啊!花66美元去买1美元,这些人是疯了吗?他们是怎么混进哈佛耶鲁的?

因为你根本停不下来!你想啊,每次竞拍,都是以5美分为单位,当你报价0.95美元,而别人报价1美元的时候,跟不跟?当然跟啊!不然你这0.95美元全部打水漂了。好,那别人立刻跟进,报价1.05美元,跟不跟?一样跟。因为如果你输了,你就是白白亏了1美元,但是如果你1.1美元赢了,那其实你付出的就只有0.1美元,因为你能赚回那1美元嘛。同样的道理,1.2美元,1.3美元,都一样地跟进报价。

你看,当价格超过1美元的时候,参与竞拍的人想的就不是这钱花得值不值了,他想的是:我至少不能输啊,不然我相当于什么都没得着啊,就算花66美元换回一美元,至少也比花了65块5什么都没得着好吧?你看,这个时候,就已经不是理性计算了,而是自己跟自己斗气。

舒比克教授的这个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沉没成本挟持了我们的思维的案例,当然,你可能会说,这毕竟是实验嘛,生活中,哪有这么极端的例子?还真不一定哦,比如说,你本来很努力考研,但是失败了,你可以选择来年再考或者是工作。在这个时候,第一次考研失败,就是一个沉没成本,那你心里有没有一丝丝地觉得,“既然考都考过一次了,就再考一年吧?”有吧?你敢说这一年的付出,完全没有影响你之后的决策?很难吧?再比如说,你点外卖,本来只想吃个豆腐脑,结果一看,本单超过20的话可以免运费哦,那你说,豆腐脑都点了,要不再点根油条?很难不这么想吧?这些都是沉没成本对我们的影响。

两点建议对抗沉没成本:

第一,牢记自己最开始的目标,永远不要把之前的付出当成衡量标准。

比如说,你参观一个展览,门票二百,但是你进去参观之后,发现还有一些小的精品展需要另外收费50。这个时候的决定,跟之前的两百完全没有关系,你唯一需要问自己的是,这个小的精品展,真是你想要看的么?要,就看,不要,扭头走就。要记住,不看,你也并没有”浪费“任何东西。

第二, 当你不确定这是沉没成本,还是前期投入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设置明确的止损点,并且严格执行。比如你做投资,亏到5%还是10%的时候必须离场,是你一定要事先就相好的,不能到时候再说,因为真到你亏钱的时候,你就会越想越觉得之前就当交学费了,借钱也要继续再投,这就是赌徒心态了。如果陷入这种情绪,那你一定要回想一下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实验,1美元,是怎么炒到66美元这个价格的,你今天觉得那个花66美元的人很蠢对吧?记住这个感觉,到时候提醒自己,你不要成为这样的蠢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有人愿意花66块钱去换1块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yu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