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之前,因为圣诞节引起的洋节、土节的冲突,还成为霸屏话题,很多人担心年轻人倾心洋节忘了本,而群起反对过洋节。
但今年的情人节和春节相伴而来,在强大的春节、春运、回家的气氛中,情人节简直就是浮云了,还得靠春晚来刷一刷存在感。
看到中国人过春节的架势,如果谁还担心洋节压倒本土节日,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存心找别扭:还有哪个节日,能调动起这样数亿级的人员流动?而且还是顶着过完年吃土、应对七大姑八大姨讯问的尴尬?只要有春节,什么洋节不都是浮云?
况且,看主流媒体的报道,今年春节全世界各国政要都在祝贺春节,环球同祝愿,怎么中国的小青年寻个不受人情打扰的节日找找乐子、顺便做个表白时机,就这么难?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接纳个圣诞节?当然,绝大多数人是接纳的。
让不少人不满意的是,年味淡了。比方说没有那种穿新衣、吃东西、全家在一起叙旧的气氛了,没有放鞭炮等等的热闹了。
在我看来,世风变化了,有些变化也本应该发生的。还好意思抱怨没了穿新衣、吃饺子的激动?现在天天穿新衣,都不愿吃饺子了好不好?叫你回去过那种一年到底盼着过年才有新衣穿、才有好东西吃的日子,你喜欢?全家在一起叙旧?现在大家在微信群里天天见、天天唠嗑扯淡发红包好不好?放鞭炮,这个本来就是陋习,如果说啪啪啪没完没了放鞭炮才是年味,您老人家口味可是够重的,出门左转,不送。
真正淡了的,恐怕只有春晚了,这个真是淡了。至于原因吗,反正这届群众不行,这么格调高雅、盛世风情的晚会欣赏不了,唉,真的没救了。
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年代,靠满足吃喝用度来表达的年味,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需要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年味淡了是好事,是正常。反倒是最该味道浓的春晚淡了,才是最令人着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