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就在今早7:14分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立冬意味着各地寒意渐浓。古人习惯把立冬节气作为冬季的开始,但对于我们来说立冬节气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深秋,或者说立冬于我们而言是秋冬两个季节的过渡期和转换期。
冬日讨论:港尾的冬天在哪里?
闽南地区冬季的最低温度一般也在10摄氏度左右,这样的气候不结冰不下雪,孩子们如何感受冬天。
上午我们通过和冬天有关的绘本带孩子了解冬天,故事里的冬天大多是冰天雪地,问起孩子们我们的冬天真的是这样的吗?孩子们也说冬天就说下雪天。
于是我们把冬天变得更具体,从我们吃的食物、我们穿的衣服、路边的树等等聊起,并请孩子们把今天来大儿童的路上看到的内容画下来,这周我们的教室里没有关于立冬的墙画,而且是孩子参与进来,画属于我们的冬天形象。

节气食物:四物鸡汤
立冬节气,北方吃各种饺子而南方城市大多吃鸡鸭鱼肉。因为天气逐渐寒冷,人们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而肉类富含蛋白质,所以吃肉是最好的选择。
今天中午我们的午餐将鸡和中药“四物”(即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炖了汤。鸡汤带着一股草药味,原想着孩子们可能会抗拒。但在介绍完药材,鼓励孩子们尝一尝后,孩子们都说汤是甜的,每个人都喝了一碗汤(⁎⁍̴̛ᴗ⁍̴̛⁎)

秋收冬藏:自制地瓜干
下午午休结束,天色已经变得阴沉。但孩子们依然坚持要制作地瓜干,所以我们按照原计划“晒秋”。
制作地瓜干,我们一起认识了生地瓜——吃起来脆脆的,但是不好吃;闻起来臭臭的是孩子们对生地瓜的印象。接着孩子们需要自己动手洗地瓜、切地瓜,在切地瓜的过程中由于地瓜太硬了孩子们研究了各种切法,切出了各种形状的地瓜片。地瓜上锅蒸熟后再由孩子们撕去地瓜皮,将地瓜晾晒在簸箕上,大块的地瓜被留了下来,小块的地瓜都进了孩子的肚子。在做地瓜干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感受到了煮熟的地瓜是颜色变红了,味道变甜了,吃起来软软的。由于今天有点下雨,孩子们把地瓜干晾在了楼梯口~


关于食物
每周都会结合时节给孩子准备不同的食物,也会有担心孩子不喜欢吃怎么办?这样的想法也是父母会有的考量,所以孩子在家吃到的可能更多是爱吃的食物。
其实食物是和我们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元素,带着孩子过生活就是带他们去了解当时、当地、当下的生活。所以对于食物,我们的考量也从孩子爱吃的食物变成了这个季节好吃的食物或者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有意义的食物。
鼓励孩子对没吃过的东西尝一尝,尝过之后去判断自己的喜好,再决定吃多少,让吃饭变成孩子自己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