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早上的九点,我理所应当得缩在被窝,等着上海的初雪。
自从公开了我的联系方式,有不少的学弟学妹加了我。有过一些或长或短的交流后,我发现焦虑困扰着每一个考研的人,我也一样。今天又有一位同学问我太焦虑了该怎么办,所以这一篇想写一写这两年我的焦虑感。
大概是17年的暑假,我的备考进程过半,某一天的夜里我突然想算一下剩下的时间,150天,150*12个小时,一共准备7门课,我为每一门课分配了一块时间,多的科目有600个小时,少的科目只有150个小时。倒计时在高三也出现过,但那个时候却不曾感到焦虑或有多大的压力,而考研的时候自己在心里为自己计算日期的时候,却突然担忧,惶恐。
我想考研本身大概不会有多少压力,它的压力来自于考研跟毕业,跟去向,跟未来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即使没有考研,到了这个时间也会焦虑,而考研这个时候触发了它,带来了考研焦虑以及考研的后遗症。
我考研的时候有两个看似不大合理的行为,一个是不远离手机,一个是熬夜。
大多数时候我都是从早上8点开始学习,晚上11点多走出教室,中间穿插着三次就餐和一次午睡。即使保证了午睡,我的精神和体力也极大得被消耗了,每天下午六七点的时候,大脑完全无法思考,那种感觉就是大脑的运行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了,实在转不动了,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脑子累,所以我晚饭后也需要一次短暂的休息。然而这还是不够,每学一会儿我就会发现前一天晚上修改的计划还是无法完成的,时间过去一点,焦虑和担忧就会增加一分,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这个时候只能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来稍微减缓我的不安。我听说有人是可以在备考期间完全可以不用智能手机的,我做不到,而且也不想这么做。
看似每一个备考的日子都是日复一日,没有什么变化,但我的心态每天,每个小时都会产生一些波动,每天的两次休息和数次的刷手机就是我赖以调节心态的方法。
开始的时候我也会做一些计划,想想我每天的进度,每个小时的时间分配,远离手机,专心致志,后来我发现正常人是不能这样来做事的,因为这样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对自己的压榨,而人性是反压榨的,心力和精力在自我压榨和对自我的反压榨之间就被耗费了很多。我无法也不能运作得像一个机器。
考研之前,有些时候我是会早睡早起的,考研开始之后,我开始每天熬夜。
每个深夜,焦虑都会如期而至。当你放下了手机,准备通过睡觉来恢复今天被耗费的体力和心力,它就来了。而且它来了,你赶不走他。人的大脑就是如此的烦人,你越不想去想什么东西,你就会被缠得越紧。焦虑会带着你想初试过不了怎么办,初试过了复试怎么办,考研失败了还怎么办。越想学远,越想越多,越想越悲观,越想还越清醒。就这样一个个夜晚也要耗费我巨大的精力。我只能求助于手机。并不是我想看着什么,而是我必须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完,必须要让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必须要让自己累得无法思考倒头睡去。即使不去看,我也会听,我必须每天睡觉前插着耳机,放着郭德纲的相声,在些许的安慰和笑意中不知不觉得睡着。
考研结束焦虑就会消失吗?不会的。
焦虑被触发了,它来了。它来了可能就不会走了。说起来也奇怪,焦虑就像一个人一样,考研之前的二十多年我是不会如此焦虑的,考研的时候我遇到了这个人,他就缠上了我,他不因为你不用考研了就走了,他不,他可能会一直跟着你,直到下一个时间点,是什么时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年龄到了,他就来了,管你考不考研。
现在从教室到走回寝室大概二十分钟,有时候我一个人走在这短短的路程中间,都会经历一个从平静到突然失落,焦虑,再到自我安慰重建自信最后又重回平静的过程。所以我有时候会理解那句话,一个人看着好好的坐在那里,你却不知道他的内心在承受着什么。
熬夜虽然不多,却还在继续,但是心境会稍微有一些变化。现在熬夜是因为总有一种感觉就是,白天不是我的,只有灯熄了,缩在被窝,拿着手机的时候,才会感觉这个时间是我的,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熬夜熬过了的感觉就更为复杂,那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大概就是内心极其愧疚却完全无法罢手,已经熬不住却还不想去睡,仿佛现在多清醒一会就多了一会儿属于自己的时间,就离明天那个不属于自己,不想面对的时间更远一点。
好吧,回到开头的问题。那还怎么办。
一个办法是把时间拉长,眼光放远。先拉长到五年,十年,想一想未来的生活,现在的一切都只是以后幸福生活所必经的。不行就再拉长,拉到四五十年后,那现在的一切经历都是老后可供回忆的东西,而且经历的越深刻,能回忆的东西会更多,回忆起来会更清晰。再不行,就直接拉长到人类产生之前,拉长到人类灭绝之后,既然数百万年之后人类都不一定还存在,那么不管是最伟大的人还是最没用的人,他们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更何况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这是一种出世的心态了,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都是这么渺小,即使毁灭了了也不会造成一点细微的影响,至于这个星球上的一个小小的我,烦恼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经常会在深夜把时间和空间都极大得拉长放大,把自己缩小,再缩小,小到觉得自己的感觉跟星辰大概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就会慢慢忘掉自己的感觉。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退。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是,人生总还有退路。前方没有路的时候,身后总还是有路。当然大多数时候是不会回头的,但是要去想。我发现有些事情是需要去做而不是去想,有些事情是需要去想而不去做。比如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有些人会觉得退无可退,退到只剩下死亡一条路,那些深受抑郁症折磨的人大概就是如此。死亡当然是一条路,那是最后一条退路,但是那是一条只可想一想却千万不能去走,甚至去试探的路。这条路是让人去想的。人为什么平等,可不是因为人都有出生的权利而平等,而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亡才平等。为什么我们会希望更多的疾病被治愈,却害怕长生甚至永生的技术被研发出来,因为死亡保证了所有人的平等。所以想到我会死而且我能死,那么我就还有退路。我为什么要举着个例子,因为我觉得每个人在这一生中都会想到死亡,甚至不止一次两次,正常的人不应该是没有想过死活或者不敢想到死亡,而是在深夜中焦虑,痛苦到极点然后想到死亡得到释然,第二天还是迎着朝阳去生活。
我们都很清楚,焦虑,烦恼是不会离开了,因为我们长大了。我们能做的就是与它相处,不停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平衡。
初雪来了,我应该从被窝里出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