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要给蛋宝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但我自问什么是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呢?这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我需要把它具象化。我认为健康和快乐是分不开的,身心健康是快乐的基础。《爱和自由》里面也提到说,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作为父母的基本素质。这本书当然涉及到非常多的知识点和经验,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在我脑子里磨灭不去的几个观点:
1.多给孩子们创造丰富的感觉和体验
2.无论是否发自内心,一定要笑着面对孩子
3.0-6岁的孩子处在完全吸收的心智模式
4.专注力是他们智力发展的前提
5.言行一致,保持客观
6.创造具有成长的环境
1.多给孩子们创造丰富的感觉和体验:我们都会想说怎么教孩子?怎么让他认识这个世界?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你们自己学到东西的时候是什么状态。我们可能每天听很多道理,学到很多知识,但为什么会有左耳进右耳出的感觉呢?可是某一天可能因为我们经历了一些事情,看到了一些东西,突然灵光一闪,有一种感觉突然直击内心,我们会有一种我懂了的感觉,我知道他在说什么了的感觉。这时候传播者和接受者的感觉被打通了,也就是共频了!很多人育儿帖子说给孩子买闪卡,买认字图书卡,最普遍的就是被唐诗宋词。那些其实都没错,但是效果非常生硬,孩子其实可能根本不懂。所以要教导孩子什么是苹果,什么是西瓜,不如带他去超市看实物。要告诉他什么是医生,什么是警察,不如就带他去体验医生和警察的生活。要告诉他什么是心旷神怡,什么是鬼斧神工,不如带他去旅行。当他们自己接触到了,在他的心里层面上形成了感觉,他就真的懂了。
2.无论是否发自内心,一定要笑着面对孩子:这句话因为出现在书本的前面,然后我就记下来了,我就拿我儿子做实验。他爸(阳哥)现在就常说蛋宝最爱妈妈了,因为一看到我就笑。所以我也一直跟我的家人说,现阶段你们也不需要刻意教导他什么,没事就可以跟他笑。然后蛋宝如果咿呀咿呀地叫,我们只要回应他就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首先是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是快乐的,是开心的,所以我要做给他看,我要感染他。而宝宝们真的就跟镜子一样,你做什么他就跟着你做什么。当然然后科学地解释是:父母的“好脸”,能给儿童提供情绪安全的基础,起结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容易采纳与父母相同的价值观和其他的一些行为。
3.0-6岁的孩子处在完全吸收的心智模式:请注意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完全以及吸收。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世界里,他们没有好坏的意识,他们不知道要吸收什么不吸收什么,所以他们只会照单全收。那其实问题很简单了,我们要给教导他们什么?怎么教导?育儿小组成立的意义:我们作为家长,同时也是成年人,我们有很多隐性的习惯,自己不知道或者没有意识到。我们可能需要在一个相对来说安全和有爱的集体中暴露出来。把自己的问题放到到明面上来,大家彼此讨论,交流和学习。
4.专注力是他们智力发展的前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在发展他们专注力的时候,因为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经验,这些经验就是我们的智力。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如果看到孩子沉醉在他自己的世界里面探索和玩耍,记得不要打扰他们,这是他们在发展专注力,而这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反观现在太多的帖子,书本以及课程在教导我们来培养我们的自控力,专注力。我就会感觉这是一种非常稀缺能力!所以我们作为父母,要好好保护这种能力,不要打扰他们。
5.言行一致,保持客观:言行一致这个很好理解,我们是孩子榜样,他们就是有一样学一样。今天要跟大家侧重分享地是保持客观的精神。孩子的好奇心大概是从3-4岁开始萌发,他们会问我们很多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请保持客观,千万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随意解答他们的问题。我们可以跟孩子这么说:“妈妈不懂,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好吗?”这个过程是很好地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知道以后面对自己不知道的情况时,承认“不懂”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6.创造具有成长的环境:很多人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什么是良好的环境呢?资源丰富就是好的环境吗?我现在的感觉是,无论在哪个环境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孩子所接触到的人,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朋友,这些人需要是具有成长性的。这样孩子才能成长,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如果他们接触到人,都是一层不变的,那怎么指望他成长呢?很多学校校风好,我想就是因为里面的人本身就是积极上进的,具有成长意识的,所以才这么多人挤破头皮想要把孩子送进去。那作为家长,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我们自己要不断地学习,发展自己,这样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才能成长,才能感知因为成长而带来的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