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析【水调歌头】秋赋

精析【水调歌头】秋赋

作者: 灵感帝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09:03 被阅读6次

词:美玉  评:墨庄

【原词】

枫弄丽姿影,桂沁郁香楼。

落红飘曳而下,菊艳炫云秋。

寥廓苍穹如镜,苇浪葭绒渺渺,秋水漫汀流。

钓月夜江美,摇橹晚烟舟。

叹秋景,惊造化,旅神州。

媚妍似梦,钟秀绝顶赞不休。

无论春花烂漫,抑或冬梅佳色,更有夏荷悠。

写尽青山韵,愉悦解凡愁。

【析文】

「枫弄丽姿影,桂沁郁香楼。」

作为秋赋这种针对季节性的写作,我们一般惯用的方法,都是选其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入手,给人以一种先入为主之感,首先在视觉上予以冲击。作者运用了枫和桂这两种秋天经典的物象进行描写,合理地运用了直赋之法,如同一部摄影机,随着位移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来。

「落红飘曳而下,菊艳炫云秋。」

初初看到“落红”这个词,望文生义地理解成红色枫叶的飘落,需要注意的是落红本意是落花的意思。笔者估计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枫叶比喻成红花也是没有问题的。菊花的颜色非常的鲜艳夺目,在秋日里展现光彩。“云秋”这个词缀合得有点泛泛笼统。结合前一句的描写,对景物的描写已经有了层次感,对上下句有了承托的作用。

「寥廓苍穹如镜,苇浪葭绒渺渺,秋水漫汀流。」

笔者认为,这个长句是作者重点表达的对象。这一个意象组,和前面的铺陈更换了一个镜头,却没有使思维跳脱开去。比较了解作者,其对江景的描写非常拿手,笔下之景色很让人陶醉。

「钓月夜江美,摇橹晚烟舟。」

作为上阕的结束语,这一对五言句做得是精致而幽雅,“钓月”自然是悠闲的极致,然而“美”字略微显得笼统,倘若能更具体一些,必然会更“美”。

作者对上片赋的部分描写功力相当深厚,可以看出美玉是一个写景高手,每次在阅读其的景语时都能够得到一种艺术上的享受,这不是假话,相信也有其他诗友能够感受到。

「叹秋景,惊造化,旅神州。」

转片过来,直接进入情绪抒发。“叹”“惊”二字用得特别好,这两个字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情感因子,再加上水调歌头这个位置的三字独特结构,读音短促节奏分明,从而使情态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行为动词“旅”就显得有些不格格不入。作者可能是想表达一个因果关系,因为惊叹,所以才有了“旅”的结果,才会有现在对美景的欣赏描写。所以这里就有问题了,是因为惊叹才去旅游呢?还是经过旅游,看到这些美景才发出惊叹?这两种感觉截然不同。

「媚妍似梦,钟秀绝顶赞不休。」

这一句的大体意思应该是说,如此美好的秋色,美景处处、钟灵毓秀,对此称赞不绝。不过在用词上,还有小小可以商榷的地方,比如“媚妍”,应是妩媚娇艳的意思,组合这样一个词汇如果用在对春天的描写上那一定是没有问题的。“钟秀”这个词特别好,一下子想起那句经典的“造化钟神秀,决眦入归鸟”。

「无论春花烂漫,抑或冬梅佳色,更有夏荷悠。」

这个长句的处理蛮有想法,作者是想做一个四季景色的对比,以此来体现秋的特别。平均罗列以此作为横向比较,好像是差了一句来做一个总结,从而使这个句子有头无尾,没比出个结果,顿生意犹未尽之感。

「写尽青山韵,愉悦解凡愁。」

个人认为水调歌头的结句是一个非常出彩的地方,尽量做到精致隽永,要是能使人咏之念念不忘更好了。说说“青山”,可能在南方大多数地方都是青山常在的,但在写秋的诗境里,秋山最大的特点是萧索,更不具备“青山之韵”,所以说这句有点出脱。最后一句,表达过于平直,且还存有逻辑问题,终是失了词味。

就全词而言,作者在布局谋篇方面是做得很成功的,思路相当的清晰,哪些该实写哪些该虚写作者都交代的很清楚。正如上面所说,此文小小的瑕疵都在于细节上的处理,如果经过锤炼敲打一番,这首作品一定更加的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析【水调歌头】秋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lb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