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会学习吗?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学习怎么会不会呢?不就是读书、做题吗,这有啥难的?我也自以为我很会学习,从小到大,逢考必过。但是仔细一想,自己学过的很多东西,考过了就忘了,。
读了美国作家乌尔里希·伯泽尔的《有效学习》,听了社群运营专家剽悍一只猫的求学课,我才发现,哦,原来简单的读书、做题、划重点、死记硬背等等,都是对学习的错误认识。学习首先是一个技能,真正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过程,只有先把“学习”搞懂了,才能真的有效学习。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学习”这件事儿。
一、强动力
学习的第一步是主动探索和发现事物的价值感及意义。我们乐于学习某种专业技能,是出于价值感带来的强大动力。比如,我做自闭症语文教学,是因为做这件事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很愿意去做。
但是价值感和意义不会自动找上门来,而是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建立知识和我们自身的强关联、运用奖励、参加社交活动等很多方法都可以制造价值感。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我们的学习动力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答案的关键在于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只是简单解决某个问题,那你可能很快就动力不足了。求学课中说到,让自己成为别人的战略顾问,去给别人当军师,去帮别人解决问题,这样你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学,学习才会变得更有意义,学习也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学习效果也是极好的。
二、好习惯
你的学习习惯是什么样的?是端坐在书桌旁,花上一上午时间看书,还是随时随地拿起书就可以学习呢?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是边读书边向人请教呢?
在学习《有效学习》和求学课之前,我是前者。每一次的学习,似乎还需要仪式感。但很快我就发现,工作、家庭,我没有大块时间看书。这样情形下该如何学习呢?答案是碎片化学习,这种学习习惯能让我们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状态每天你可以准备两个便签,一个记录最近要学习的主题,另一个记录与当前主题无关、但很有用的东西,每隔一段时间认真回顾。你还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系列文章,不断地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也能让自己写得更明白。
另一方面,闷头读书的学习习惯可能适用于应试考试,但是绝对不适合于一项技能的掌握。要想精通一项技能,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是去向这个领域做得好的人去请教,去向真人学习。
三、寻反馈
一旦我们开始学习,就需要一些信息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表现。求学课中也说到,要想学得好,要想更快的提升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强反馈。反馈足够强,你的进步就能足够快。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比如写作,自己是很难去发现自己哪里写得不好,哪里有漏洞的,所以一个写作教练就非常必须了。积极的反馈不只是告诉你你错了,你改成这样这样,而是逐步推进,在反馈中适当穿插一些交互指导。比如在学习驾照时,好的教练会首先指出你错了,其次给一些提示,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为了真正需要达到学习目的,我们也需要理解自己为什么会犯错、错在哪里,并获得针对自己思考过程的反馈意见。总之,不断地获得反馈,你的进步会很快。
四、多实践
我们都非常清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为了应用。也只有实践了,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快速高效地学会演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站在到台上去,光看书肯定是不行的。比如,学习英语,单纯的反复练习做题是低效的,高效的方法是去跟人说、去在实际生活中用。在说的同时,我们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
我们还必须要知道,教是最好的学,教授知识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应用。当我们去教授别人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更努力、更认真地准备。去指导他人,让我们更愿意倾注努力,更主要的是,讲授过程是重复的。而且在讲授过程中,你能得到听众的及时反馈。就像我以为自己对特殊儿童的气息训练掌握得非常到位,我就去讲,讲的过程中家长就提出了很多问题,给了我很多反馈,我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
五、勤反思
为什么学习要强调反思呢?因为我们都是过度自信之人,我们会常常犯错误。所以我们需要常常回顾自己,不时地问问自己:我以为已经理解了,是真的理解了吗?通过反思,我们能深刻了解自己的局限,也能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记录日复盘,周复盘,月复盘,就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方法。复盘时回想自己学了什么,做了什么,学得怎么样,做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我需要注意什么,我需要怎么样去改进,我接下来需要怎么样去做。同时,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也是反思的很好方法。
当然,最重要的是养成反思的习惯,勤于反思!
总之,在碎片化时代,要想真正有效学习,必须先要学会“学习”这件事儿,赋予学习极大的价值和意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求学习的积极反馈,在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勤于反思,然后再去接着学习,这样才真的有意思,才能快人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