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没有目标就是最好的目标 第二十一篇 内心驱动力

没有目标就是最好的目标 第二十一篇 内心驱动力

作者: manterol黄娟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10:39 被阅读48次

今天是思考感悟,不是课程,但也可以是课程的一部分,家长的修行往往是孩子学习路上的关键因素。

内心驱动力。

克伦威尔说,没有目标的人才能达到峰顶。

随性自在才能走向远方?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吗?是不是到了一个阶段,就会停滞不前了?拉琴时,找出自己不足之处,尽力去调整,使它更合理更舒适更好听,是不是也是为这次的练习不设限?我想说,当然是这样,如果人的状态好,潜力无限放大,极有可能在一个时间段内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即原定的一个目标的实现有可能不止解决一个问题。

往往练习之前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将右手姿势调整到最佳状态,或者是左手的音符按正确,但某一天状态可能不佳,那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一个小目标,则达成其中一个,甚至只要有些许进步即可,再者则是保持态度端正尽力而为即可。

设限其实是做个简单计划,有个方向感,倘若状态好,到达一个小目标后还可以做得更好,那可以尝试解决另一个问题。工作中亦是如此,不设限,即没有终极目标,但可以保留小目标,人生有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有不同的界定,练琴也有阶段性,启蒙阶段要求简单,中级阶段要求更深层次一些,高级阶段要求几乎严苛同样的问题不同阶段有不同体会和见解。

学习乐器起初的源动力多半来自于家长,孩子的习惯建立之初,非常关键,这个环节出问题多半学琴之路会夭折,进入常规学习后,学会完成阶段性的小目标是个不错的方法,孩子达成目标有成就感,也会让孩子懂得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努力,往往来之不易的会懂得珍惜,中级阶段容易疲软,但也有很多在这个阶段冲力非常强,上升空间巨大,这个取决于启蒙阶段打下的基础,以及建立的良好习惯,高级阶段的进步多半源于思考以及自觉,但也不是这两句话可以概括的。

久而久之发现,练琴理论可以涵盖各行各业,甚至毫不夸张可以说,能练好琴的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小case,把练琴的方法用于处理任何棘手的问题,都很有成效。琴拉的好,以后即便从事其他行业,也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但这个过程漫长,就像长征之行,艰苦但意义重大。现在国家政策也在改革,去除功利性是一项伟大的举措,正如我们所想艺术在于熏陶,教育在于培养。艺术素养成为必修科目必然是趋势所向,如此好的提高全民素养的事情,其实国外早已普遍了上百年。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总有频频的声音发出,为什么国外素质总说比国内好的源头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目标就是最好的目标 第二十一篇 内心驱动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yj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