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
邶风——《二子乘舟》

邶风——《二子乘舟》

作者: 愚人传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00:08 被阅读1次
邶风——《二子乘舟》

邶风十九篇的最后一篇,早该了结了,拖了几天。盖因有时会对自己的这种《诗经》方式产生怀疑,有些不自信。也罢,先写了再说,慢慢摸索总结,相信会找到最合适的。

这篇结了,接下来《大雅》。十五国风先放一放,看看我的思路对不对。


作年代:周朝

作品体裁:四言古诗

故事概述:此诗的故事背景,先说一个被大多数人即便不同意但也不会反驳的说法。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可以跟上一篇《新台》结合来看,并且《诗经》还把这两篇紧挨着,很值得回味。因为《新台》的女主人公跟此篇的皇后是一个人。参见我的上一篇从《新台》到“新台之恶”

《毛诗序》说:卫宣公为儿子伋娶老婆,可是小女子太漂亮。这个不要脸的卫宣公直接半路截胡把小女子据为己有,筑新台藏之。小女子虽不愿意,但最后还是从了,并升级为皇后。还给卫宣公生下俩儿子寿和朔。这个女子叫宣姜,儿子寿和宣姜就想把原来的太子伋废了,让寿继承王位。卫宣公被一番蛊惑,就派伋出使齐国,计划半路上派刺客刺杀。可是宣姜的另一个儿子朔跟伋是铁哥们,知道这个消息后告诉伋,伋说:“天命不可违呀”。朔就窃取了伋的令牌先行一步上路。刺客将朔杀害,伋赶到后痛哭:“君上要杀我,与他有什么罪?”刺客又将伋杀害。

故事很悲壮,据说国人被两公子友情感动,作此诗以纪念。

闻一多猜测他“似母念子之词”也可解释的通。以前仅知道闻一多是个诗人,后来才知他在《诗经》上的造诣已得到学术界公认,堪称大家,以后也可以参考一下闻一多。

总之,抛却这些背后可能的故事,从字面解释,这是一首送别诗。“母子”“男女”“朋友”都可解释通。都是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心情。


公子两人作别完亲友登上小船,

两人伫立船头,遥望岸边的亲人。

小船逐渐远去,

浩淼的江上连同两人的身影都化为了小黑点

亲人久立岸边,极目聘望,

对你们的思念呦,何止是恋恋不舍。


公子两人的小船都已消逝,

满眼望去只剩浩浩汤汤的波涛。

可伶可俐叫人揪心的公子呦!

万不可遭遇意外的风险,

一定要顺利渡过那些惊涛骇浪安然无恙呦

相关文章

  • 044 诗经 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换了新笔,适应中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是《诗经·邶风》第19篇。先秦时代邶...

  • 诗经:兄弟情背后的“嫡位”之争

    二子乘舟 诗经·邶风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

  • 读一遍《诗经》有多难(47)• 二子乘舟

    44 二子乘舟 (国风 邶风) 二子乘舟 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 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 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 不暇有害 泛...

  • 诗经故事之《二子乘舟》

    邶风第十九篇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 诗经里的送别(三)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邶风·二子乘舟》 你们俩人乘船走...

  • 《诗经》学习第44篇《邶风 二子乘舟》(全)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44篇《邶风 二子乘舟》 【原文阅读】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

  • 邶风——《二子乘舟》

    邶风十九篇的最后一篇,早该了结了,拖了几天。盖因有时会对自己的这种《诗经》方式产生怀疑,有些不自信。也罢,先写了再...

  • 愿言思子

    《國風·邶風·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汎汎其景。願言思子,中心癢癢。 二子乘舟,汎汎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故人...

  • 与《诗》同行(四十四)

    《诗经》——邶风篇——二子乘舟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曲《江边送别》奏...

  • 国风 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邶风——《二子乘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ak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