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世界读书日
文|兰默然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读书日。每到这一天,全民阅读的话题就会倍受关注,而关于“中国人不读书”的讨论又会甚嚣尘上。所幸的是,最近亚马逊与新华社出台的调查报告数据表明,中国人越来越爱读书了。其中,过半受访者的年度阅读量超过了10本,同比上涨了8个百分点;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制定了阅读计划,80%以上的人每天至少阅读半个小时以上。德国调研公司捷孚凯集团发布的一项网络调查也显示,中国网民每天或每周都读书的人数比例高达70%。天猫大数据还表明,2016年天猫图书销售超过4亿套,平均每个消费者购买了5.75册书,人均购书量同比提升16%。由此可见,全民读书的热情正在日益高涨。
一、热爱读书,给你更优秀的可能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是优秀的。全世界年阅读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在犹太人的眼中,读书不可或缺,文学、艺术、音乐、诗歌如水和粮食一样不可缺少。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文学奖,还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而犹太人在世界上的人口只占0.3%。
一个爱读书的人是优秀的。读书是获取知识最快的手段,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国人自古推崇读书,主张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为了鼓励世人读书,中国自古还有句名言:“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这句话有些功利之感,但确实体现了古人对读书的重视程度。诚然,书中不一定有千钟粟,但通过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你谋生的能力,使你的人生有更多种可能;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但通过读书可以增长智慧,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使你的人生经得起风吹雨打;书中不一定有颜如玉,但通过读书可以增加修养,提升你心灵的境界,使你的形象更加温文尔雅。
二、亲子读书,给孩子一个童年梦
松居直说:“念书给孩子听,就好像牵着孩子的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而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换,是送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从小时候起,我就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听。那时候,我因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回到家已经到晚上八点以后。我一到家,孩子就安静地躺在床上,等我为他读完书才安然入睡。起初,我只是读一些简短的童话与寓言,后来感觉这些故事虽然精彩,但过于短小,对孩子形不成很深的印象。于是,我决定给他读一些经典著作,一口气买了70多本世界儿童文学名著,都是没有删减的大部头。
我为孩子读的第一本儿童文学名著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故事比较长,每天晚上读半小时,一直读了两个月。一开始读了几天,我担心孩子年纪太小,理解不了或者记不住,就试着让他回忆并讲述,没想到孩子对故事记得非常清楚,连一些细节都能够描述出来。在读完《爱丽丝漫游仙境》之后,我为了加深他对名著的印象就让他观看动画,没想到只看了一会儿工夫,他就不看了。我问他为什么不看了,他说不好看,跟书里讲得不一样,没有书里讲得好。
慢慢地,孩子在三年级以后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不需要我再为他读书了,而他自己已经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是慢工夫,一开始好象对他学习进步促进不大,写作文的时候也不那么容易。但是,时间一长效果就有了,他写作文越来越独立,老师也给他点评:“你的文章总是让人眼前一亮!”而他在文章中的一些感悟似乎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一次在万达游戏之后他写了一篇短文,结尾是这样写的:“我原以为这只是小小孩才会玩得游戏,但没有想到我也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原来,每个人都是有童心的,只要你愿意,一切都可以是快乐的。”
前年,我把孩子从小读过的70多本世界儿童文学名著都带到了单位,分享给同事们,建议他们开展亲子阅读,每天坚持读书给孩子听,与孩子在阅读中共同成长,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孩子的童年增添一抹亮色,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三、捐书助学,圆孩子一个读书梦
一本书传递一份爱,一份爱成就一个梦想,一个梦想让无限希望启航。
去年,我参加了下乡扶贫工作,定点联系临县府底村的几户贫困户。在入户调查中了解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假期生活十分单调,家长很少为他们花钱买书,想读书却无书读。于是,我就萌发了为孩子们圆一个读书梦的想法。我请该村的第一书记贾彬良同志统计了小学生人数,先后两次为85名小学生每人发放了一本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爱的教育》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今年的三、四月份,我又委托在临县石白头乡和蔡家洼村下乡的两名农村第一书记,分别为126名小学生捐赠了《爱的教育》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孩子们领到书以后非常开心,他们把书紧紧地捧在胸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我的心里也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
《爱的教育》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通过意大利小学生安利柯的学习生活记录,反映了人们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提倡爱国、善良、勇敢、宽容、无私和博爱的精神。《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海伦·凯勒是个盲聋女孩,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战胜了死寂和黑暗,学会了拼写和发音,和正常人一样从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成为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荣获“总统自由勋章”,并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通过捐赠这两本书,我希望山区的孩子们也能够接受到爱的教育,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即使遭遇到命运的不公也不要轻易在命运面前低头,勇于接受挑战,战胜一切困难,创造生命的奇迹,开创美好的未来。
四、不同的书,给人生不同的感悟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读不同的书,就如同在世界间穿行。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习近平总书记从小酷爱读书,他在陕北农村插队时带了沉甸甸一箱书,边吃饭边看书,还到处借书看,不惜走30里山路去找知青借《浮士德》。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的劲头,青年习近平圆了他的大学梦。他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自己爱读书,还经常劝大家多读书,读不同类型的书。他说:“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不同的书会给你不同的感悟,让你的人生拥有更多可能,拓宽广度,增加深度。读专业书籍,可以让你增长知识和才干;读财经书籍,可以让你懂得财富的规律;读哲学书籍,可以让你心灵更加通透,不再迷惘;读健康书籍,可以让你懂得保养自己的身体,在人生路上走得更为久远;读文学书籍,可以让你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读历史书籍,可以让你知道世道兴衰与得失成败……
当然,我们读书要有所选择,读善书,善读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从不同的书籍中获取有益的营养。读书,就是让我们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读书,就是保证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