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作品中,构图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观众的视线到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即作品的主体,从而理解到作品的精髓。
框式构图是艺术作品构图中较为常见的构图形式之一。
框式构图是指在进行取景时,将画面的重点部位(即主体)利用框架框画出来,从而将观者的视线集中起来,引向框的里面,以此突出画面的重点部位(即主体)。
在进行摄影时,可借助于离相机较近的物体,使其形成自然的边框,将主体景物纳入框架之中。
框式构图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观者的注意力引导到框内的主体上。
艺术作品中的框架主要通过门洞、窗框、树丛、阴影、手、建筑物之间的缝隙等营造出来一个富有变化的“框架”。
这种“框架”可以是任何形状,变化多端,并不是固定的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的画框,只要能将画面上的主体框起来,都可称为框式构图。
由于观者可以通过周围的“框架”窥视对面的景色,故框式构图又可称窥视构图。
框式构图的优点:
1、吸引观者的视线,排除主体外其他视觉因素的干扰,突出主体、强化主体。
2、缩短观者与画面之间的距离,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观者产生跨过“框架”即进入画面现场的视觉感受。
3、这种构图使画面景物的层次更丰富,有很强的空间感,加强画面的纵深感,增强画面的形式感,毫不起眼的风景也瞬间变得生动。
4、被墙壁或大树等包围形成的封闭空间。可营造一种安全感,同时也可产生一种封闭的窒息感。
框架不能随意选择,要注意避免使用一些结构杂乱的景物做框架。前景框架的色彩不宜过于亮丽鲜艳,否则有可能湮没主体,反而弄巧成拙。
01.
02.
03.
04.
05.
— * END * —
/图/网络
/文/ 网络、霏霏霏羽
/编辑/ 霏霏霏羽
培 养 一 双 发 现 美 的 眼 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