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使人孤独,孤独使人读书。雅人喜欢读书,读书使人高雅,使人免俗。
读书使人孤独,离大众远了,离真实的自己近了。虽然和身边的许多人不能交流,但是可以和古代圣人交流,和远方的朋友知己交流。
能享受好书(尤其是经典)的人一定不是平庸者,他们的思想境界一定不凡。通过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他读书的品味和境界。
文章的核心和好书的核心一样,都是思想。能够从经典中吸取圣人的智慧,才能在生活中落实,在文章中表达。
写不出智慧,是因为没有实践智慧,没有读到智者的文字,没有把圣贤的语言装进头脑,融入为人处世中。
读书多可能成为“尽信书”,但是不读好书比尽信书还危险。不会独立思考古人是缺陷,但是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比没有思想更危险。
头脑的缺陷就是思想的缺陷,是读书不够或者不当造成的。读书就是治疗思想偏见的药方,只要认真服药,任何人都可以成圣成贤。
人到中年读书迟。最佳读书年龄是青少年时期,应该把人类最优秀的经典存入自己的大脑,指导未来的人生。
许多人在该读书的年龄没有读好书,到中年才想起读书,但是记忆力、时间、精力都不够了,能够吸收的东西非常有限,一写作就发现自己理屈词穷,捉襟见肘。
行万里路既是观察也是思考,前提是已经把经典存入记忆。头脑中没有前人思想的精华,行万里路就是吃吃喝喝,游山玩水,不会有精神心灵的升华,笔下自然平淡枯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