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许,在人的一生当中,证书的作用举足轻重。如果有幸获得某类证书,便仿佛成了专家,就会高人一等。比如考了一个厨师证,从此你做的西红柿炒鸡蛋,便被人追捧为独家番茄炒蛋。在众多证书之中,学历证书似乎尤为重要。
或许,在一切的弄虚作假里头,只有假证与作弊这类事物,不会成为人民公敌。但凡关乎人类命运之事,总会成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另类。既然无关痛痒,也就无需较真。也许,这就是许多奇葩现象存在的原因之一。
今日早间,一则当地新闻一晃而过,却引起我的注意。大体内容如下:
北京警方破获特大犯罪团伙,人大东门、中关村等地假证“供货商”落网。
起先以为是条旧闻,社会进步如斯,假证之流早就销声匿迹,不可能猖狂至今。然而再三确认,的确是条新闻。忍不住想,假证集团灰飞烟灭,以后投机取巧之人何去何从?
恰好全部证件都在身边,上次单位核查档案时刚刚用过。于是,赶忙检查一遍。本科、硕士、留学,不同学校、不同资历,学位、学历各类证书样样俱全,唯独少了英语等级证书。难道是丢了不成?这些证书,可是含金量十足,直接影响前途命运。
在那个不看脸的年代,实至名归并非唯一成功手段。
不知何时起,这个世界开始看脸,人可以貌相。光鲜的外表背后,或多或少会有家庭富足的影子。臃肿肥胖的身材,不可能出自穷苦百姓之家。纤弱无骨的体态,大多数来自娇生惯养家庭。出身来历有所不同,人生轨迹大相径庭。
然而,在那个全民皆苦、比拼实力的年代,似乎谁取得的“资格”多,就证明谁的成就高。而所谓成就,却体现在一张张证书之上。只要盖上公章,便具无上威力。我们淳朴,所以容易满足。我们单纯,所以轻易相信。
那些年,祖国教育事业尚不发达,高学历人才奇缺,大学生炙手可热。如是名牌大学毕业,哪怕只是专科,也会被人另眼相看。于是乎,不但高考填报志愿竞相冲着北大清华使劲,就连函授、自考这些同等学力也想盖上名校印章。
那些年,大学毕业证书一纸难求,为之奔命者络绎不绝。高校里的莘莘学子自不必说,苦读坚守,最终是为文凭。进不了大学校门之人,却也不甘示弱。用人单位只是看重那张薄纸,至于是否真的具备专业知识,却又另当别论。或许正是这种过度强烈的市场需求,才滋生出假证制造这个行当。
那些年,我念的大学离人大东门不远,离中关村也近在咫尺。每每路过那几条街道,除了比比皆是的“要盘吗”的轻声询问,便是语调相似的“办证吗”的亲切呼唤。对于学生而言,当然对前者的兴趣远远大于后者。不过,可气之处,两大行业有时却是一个老板,因而有幸感受现场办证之乐。
那些年,尚没有英勇的记者暗访行为,办证属于“半合法”化状态。九龙治水,相当于无人监管。假证行业游走于法律边缘,加之鉴别手段落后,以假乱真的各类证书,在求职应聘、职务晋升等方面功不可没,因而众人追捧。
或许是中关村离北大、人大较近之故,印象中北大证书居多,好像只有毕业证书。不知是学位证书难于制作,还是需求量不大。只记得两百元就可以成功从北大“毕业”,只需提供照片、个人信息即可。最早需要2天,后来当天就能拿到。
有次室友老家来人,一个人怕上当,拉着我们一同前往。那时根本不需遮遮掩掩,只要在那两条街上一走,眼中露出饥渴之色,定会有人主动上门服务。我们选了加急服务,多出一百块钱,当天就拿到金光闪烁的北大毕业证书,看上去十分惹人怜爱。
说实话,我们几个根本没见过真的证书长什么样。不过,对方说是照着北大毕业证的模子造出来的,我们也就勉强相信。后来,听说那哥们拿着毕业证回去之后,托熟人谋了份当地公务员的差事。也不知是证书发挥了作用,还是托的熟人比较靠谱。
不过,大学毕业这个硬性条件,在哪里似乎都不含糊。或许,用人单位也就走个形式,只要有东西放在那里,反正也没人会去鉴别真假,何必再找麻烦?原先中国的许多事情不都这样?只重视形式,不在乎内涵,所以才给投机取巧之人可趁之机。
不同时代,对于“颜面”的定义不同。原先注重才华,但靠自身努力难以快速取得,于是助长了假证行当。如今取证容易,但凭知识结构很难判断优劣,所以出现了颜值比拼。
在那段穷苦的艰难岁月,自力更生是基本生存技能。
时至今日,资讯发达,网络便利,打折优惠司空见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学生族的日子也较为滋润,不愁温饱,不惧冷暖。学会赚钱,懂得借力,喜欢的东西可以自己争取,后方还有强大的亲友团队。衣食无忧,便不再认真琢磨生活。
不过,在那段父母紧衣缩食、只为供大学生开销,大学生自在外面呼风唤雨、而爹妈不知在家吃些什么的艰难岁月里,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在认真生活。每个学生都是家中骄傲,我们的出人头地,才是对家里的最好回报。
那时候,学生是最苦的一类人群,不像如今的孩子那样衣食无忧。一人念书,全家奋斗,或许会花掉家里一大半积蓄。有些甚至还要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才能集齐学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除了省吃俭用之外,最大的爱好便是到处寻找优惠。
那时候,祖国人民对于学生这一弱势群体,关爱多于冷漠,于是出现了“学生半价”的特殊优待。公园景点自不必说,那是学生常去之地。电影演出暂且作罢,即使半价也难消费。最实惠的,莫过于公交火车。衣食住行里头,这个“行”字却是最贵。
那时候,大家都有学生证,凭此证件车票半价。不过,事有局限,只能购买学校所在地至家庭所在地的往返车票,其他地区一概不行。如若要去他处游山玩水,或是见个笔友网友之类,就得购买全价车票。如果舍不得花钱,一段姻缘或许就此前功尽弃。
那时候,莫怪我们不懂遵纪守法,谁让优惠政策不知变通。于是办个其他学校证件,写上要去城市的名字,一时之间,竟成了一传十十传百的不传之秘。说实话,那时我还真办了一个假学生证,价格优惠,才二十块钱。不过那是毕业多年以后,中国农大,记忆犹新。
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购票,拿着学生证在窗口排了很久。结果前面一位大哥很不争气,非要用别人的证件购票,一下子引起售票员的警惕。见势不妙,我只好买了全票。如今想起,如果那次喜获“优惠”,会不会胆战心惊颠簸一宿?即便不被查出有假,会不会心安理得前行?
到了如今看脸的时代,货真价实或许才能久经考验。
人生中很多事情,也许就在一念之间。成功的定义不同,获取的手段便有差异。不过,有些小恶之事,如果做了,是不是会成为一辈子的污点?如同洗刷不掉的胎记,虽然平时看不真切,但总会在某个月光明媚的夜晚,不经意间闪闪发亮。
如今想来,在那个假证横行的年代,如果我舍得花钱,多弄几个学历,多挂几个名校,是不是就可以证明我的实力?如果真的办了北大证书,命运是不是就此改变?我不知道,但我并不后悔没去尝试。当年拿到的毕业证书,如果扣掉中间两个字,也是北京大学,也是你们说的211/985名牌大学。
若干年后,当我拿到北大证书,鲜红的印章竟跟当年假证里的一模一样。不知近日被封的假证“供货商”,他们的印章来自何处?不过,略为遗憾的是,我只拿到北大结业证书和荣誉证书。但我发誓,我的北大证书是真的,的确货真价实。
人生走过中年,回顾过往岁月,坎坎坷坷却波澜不惊。即便不是北大清华毕业,也书写过一段较为美好的生活。看看身边朋友,想想自身成长,衣食无忧,有酒有肉,忙时酣畅,闲时歌唱,倒也优哉游哉。
如果假证行当真的可以杜绝,反而断了痴人念想,不再投机取巧,踏踏实实就好。尽力而为,不屈不挠。强弱优劣,自有评判。
就算寒门出身,就算才疏学浅,就算不是名校,又有何妨?又有何惧?努力绽放,活出自我,脚踏实地才是最好!
就算那些所谓成功人士,也会有无限烦恼。比如像我,不忘思考:有房有家有户口,那我算不算是北京人?(简书前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