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距绍兴和议已经过了二十年,距离岳飞被杀也已经过去了十九年。这二十年里可能是高宗皇帝赵构一生中过的最舒心的一段日子了,对外,终于不打仗了,对内,也没有要忌惮能做大的武将了,年初的时候又得到一个好消息,在金国当俘虏的哥哥前皇帝赵恒也死了,皇位彻底稳固了,养子也孝顺,看起来一切都不错。
于此同时,北边金国皇帝完颜亮已经登上皇位十二年了,作为金国第一文艺爱好者第一完美主义者兼自恋狂人,这十二年里他也很舒心,除清了异己,睡遍了美女,增强了国力,换成别人,这些就足够了,但我们忽略了一点,完颜亮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的心中是不能有一丝瑕疵的,这块儿瑕疵就是每当他打开地图欣赏大金国万里锦绣江山的时候每每看到地图上南方这个地方都写着同一的一个字:宋,这让完美主义者完颜亮看这很别扭,于是这一年他提笔写下了"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这样的诗句,然后做出了一生中最为后悔的决定,并为此送掉了性命——倾全国之兵,灭宋。
对于任何一个听到金军南下消息的南宋君臣来讲,如果智商还算正常的话脑子里闪出的第一个字一定是逃,没错,从前就打不过,一直也打不过,这次全国之兵来了,口号是很响的,目的也是很明确的,就是要灭你,不跑才怪那,像每一次金军南下一样,各地守军纷纷溃逃,十月初,完颜亮亲率主力17万人进抵淮河北岸,北宋淮河防线的守将王权逃,消息传来,高宗赵构也准备逃了,经过大臣陈康伯分析利害、竭力劝阻之后,宋高宗赵构暂时留在临安,我觉的赵构当时的做法一定是一边调兵安排防御部署一边命人暗中备好大海船,一旦金军渡江,他就要赶紧坐船逃亡海上,反正这个套路他已经很熟练了。
于是,暂时留守的高宗皇帝将王权撤职,派李显忠代替他的职务主持江防,同时派宰相叶义问前往前线慰劳守军。
历史有的时候真的是波谲云诡,如果不是宰相叶义问害怕坚决不来,这个人可能平淡的就度过了他的一生,甚至史书上也不会有的他的名字,一个代替宰相来前线慰劳守军的五品小官——虞允文。
绍兴三十一年,虞允文五十三岁,官至中书舍人,正五品,一个临时来顶差的知天命的宰相秘书,没打过仗,官很小。
当时的形势是,完颜亮的十几万大军已经抵达北岸,即将渡江。而南岸的宋军只有区区一万多人,且军心涣散,更要命的是,作为主将的李显忠尚未赶到,看起来,金国的大军挥师南下,一举灭宋已经不可避免了。
我相信虞允文在来的路上一定也是想尽快完成这倒霉的任务然后溜之大吉,但我也相信人性的光辉,这个从未上过战场甚至连刀都没拿过的读书人来到战场之后看到了形势的严峻,想到群龙无首的士兵无法抵抗外敌,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油然而生。于是,他挺身而出,召集将士,激励他们说:”朝廷养汝辈三十年,顾不能一战报国耶?”再于是,将士们被感动了,说出:“如今既然有您出头带领大家,我们愿意死战”。
就这样,从来没有带兵经验的书生虞允文,率领一万八千宋军与多出自己最少十倍的渡江金军展开了一场决战。
根据金兵不习水战又不熟悉长江水面情况且船只也没有宋军好的特点,虞允文将部队分成五队,从一万多人中挑选出来的精锐部队驻扎江中,再安排两队停泊在东西两岸,两队藏于小港作为预备队。刚刚部署完不久,金兵就开始了第一次大举渡江。南岸宋军殊死抵抗,江中的宋军官兵则利用大船的优势撞沉金兵的船只。虞允文又组织弓箭手齐射,金兵纷纷落水。金军伤亡不小,而此时,恰好有宋军败兵300余人自光州退至采石,虞允文授以旗鼓,令其从山后转出,作为疑兵。金军以为宋援军赶到,开始撤退。虞允文为不给金军以喘息之机,乘夜先分海舟缒上游,遣战船载薪截金人于杨林河口。宋军水陆配合,歼敌4000余人,这一仗的结果,金兵大败。
而我们的宰相秘书临时最高长官虞先生判断,第二天金军仍将进攻,便连夜调整部署,将一部战船置于上流。以另一部兵力封锁金军船只出江的河口,待机歼敌。 第二天清晨,金军果然再次发起进攻。宋水军乘胜上下夹击,先以弩机射退金骑兵,继而大船横冲直撞,霹雳炮声震如雷,烟雾迷漫。宋水军再战获胜,焚敌船300艘。
打宋军两连败,后院完颜雍又自立为帝,我们的完美主义者完颜亮骑虎难下,五内俱焚,被逼急了以后率领大军前往瓜洲,准备换个地方渡江。虞允文又料定金军将改在瓜洲渡江果断率军一万六千人到达京口,这时主帅李显忠总算到了,虞允文把指挥权转交给他,同时借了一万多军队前往镇江,继续防范金兵。完颜亮给将领下达死命令:必须拿下,拿不下来全部杀头。众将领都知道可能躲不过这一劫了,于是半夜悄悄的聚在了一起,商量出路,浙西路都统耶律元津说新帝已经在北方继位,我们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宰了完颜亮那个心狠手辣的家伙,向新帝献礼,否则无论如何都是活不过明天的。说完后,民主表决,全票通过。凌晨,他们冲进了完颜亮的营帐,事成后,派使者和宋议和,战争结束。
我时常在想,一个临时顶差的文弱书生,面对士气低落,军无主帅,渡江之战迫在眉睫的万分艰危之际,毅然担起接挥重任。他召集将士,晓以报国御侮的大义,亲自指挥将士投入战斗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在江防南岸激励全体将士,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整个王朝的命运,为这个国家又续命一百多年,是何等的伟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