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古代文化文艺调频
梵高早期画作赏析之《削土豆的人》、《火炉旁煮饭的农妇》和《吃土豆

梵高早期画作赏析之《削土豆的人》、《火炉旁煮饭的农妇》和《吃土豆

作者: Sunny_side | 来源:发表于2017-05-16 23:58 被阅读740次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绘画艺术。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麦田群鸦》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望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他37岁年轻的生命。

直到大约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在生前的最后十年间,他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和1100幅素描。

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梵高藏品中有两幅他早期的油画作品,《削土豆的人》和《火炉旁煮饭的农妇》。这两幅作品都是他于1885年生活在荷兰纽南时创作的。在纽南期间,梵高的常用的色系是昏暗的大地色调,尤其喜爱深褐色,但却不见任何在他后来的知名画作中,鲜明生动印象派画风的痕迹。

削土豆的人(The Potato Peeler)

The Potato Peeler(1885) The Potato Peeler(1885)

简介:《削土豆的人》创作于梵高离开荷兰前往法国的前一年,1885年的2至3月。这幅画有着深沉的基调,粗糙的笔触和块状的绘图,这些都是梵高在纽南时期典型的绘画特色。而他对农民题材的专研到1885年完成他的第一个重要作品《吃土豆的人》(收藏于梵高博物馆,阿姆斯特丹)时到达顶峰。

火炉旁煮饭的农妇(Peasant Woman Cooking by a Fireplace)

Peasant Woman Cooking by a Fireplace(1885) Peasant Woman Cooking by a Fireplace(1885)

简介:《火炉旁煮饭的农妇》作于1885年晚春时的纽南,当时他刚完成现在被视为他第一幅代表作的《吃土豆的人》,相同的暗色调,令画家想起“绿色的汤”和“沾满灰尘的马铃薯”。梵高“确信从长远来看,展现农民的粗陋的生活要比一贯表现他们的可爱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如果从这些绘画中能闻到培根、烟和土豆的蒸汽味,那就对了,就好比在马厩中闻到马粪味,那太好了,那就是马厩该有的味道。”

1883年到1885年,梵高居住在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纽南的两年可以视为他早期绘画学习训练阶段,在这段时间梵高完全埋首于苦练素描技巧,完成了大量的油画和写生。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暗褐的色调,深沉的画面,明暗对比的应用,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在纽南时期的肖像习作也使梵高学会了构图,自此其肖像画创作变得成熟。他喜爱乡村题材是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The Potato Eaters

这幅《吃土豆的人》是梵高接触印象派之前的最重要的作品,为了更好地完成画作,他曾练习了许多农夫、农妇的肖像,房屋及人体的素描,以及瓶子与水壶的静物画等等,这些均是对此画的习作。这幅画的画面虽略显粗野,但结构却十分紧密;以围聚的人物为中心,对形体加以把握,力求真实表现农民的现实生活。为了追求这种意境,在这幅画中,梵高选用了灰暗浓厚的色调,以此体现家境的寒苦。他又以苍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桌上悬掛的油灯构成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背景敷色稀薄浅淡,反衬出前景中的人物形象。以此看出,梵高意图表现在光的映射下,几种色调变化的效果。

梵高的家乡荷兰布拉班特省素来以织布闻名,但到了19世纪末因为纺织工业化的影响,传统的手工织布业受到很大冲击,已经逐渐衰落。早在1883年年末到1884年间,梵高在纽南创作了“织布工”系列,他着迷于手工艺人和手工织布机这个题材,倾注了对工业化革命前那种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与赞美。

The Weavers The Weavers The Weavers

与之前以织布工为题材的作品相比,这幅《吃土豆的人》的明显不同在于人物成了主角。梵高在这幅画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不再拘泥于写实主义的“冷静旁观”。一家人身处如此贫苦的生活环境,却是那样的安详和平静,令观者对人生、对命运产生无限的感慨。梵高说:“我要努力学会的,不是画一个比例正确的头像,而是画出生动的表情。简单地说,不是描摹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是画鲜活的生活。”

这幅画是梵高在纽南时期的最佳杰作,也是画家自认为其时最好的作品。同一题材,他也画了其他几个版本,但这个版本无疑是最好的。

《吃土豆的人》的另一油画版 《吃土豆的人》的平板印刷版

《吃土豆的人》充分反映了梵高的悲悯之情。他选择画那些农民,主要是因为他发现自己与这些贫穷劳动者之间,有某种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共鸣。他在给其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我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这幅作品描述的是体力劳动者,以及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自食其力。”梵高早期的绘画,都是描述中下阶层的小人物,描述他们的艰辛生活、他们衣食的匮乏与工作的辛劳、他们的愁与病,与绝望中的祷告。

  梵高的画跟当时的主流比,并不唯美。印象派是绘画史上相当「科学」的绘画,因为他们用原色交织,企图捕捉室外变化多端的光影,这是需要很多对颜色与光的研究的。印象派相信他们的绘画最贴近“真实”。但梵高说,真正的真实不只存在于外在世界,更存在于心灵,不呈现心灵,只能说是捕捉到外在世界的真实,并不是整体世界的全貌。就因为这样梵高才会被称为「表现主义-真实描述自己的心灵世界」的先驱。

相关文章

  • 梵高早期画作赏析之《削土豆的人》、《火炉旁煮饭的农妇》和《吃土豆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

  • 如此随笔

    【皮】“土豆土豆丝丝,土豆土豆皮皮。“ 削土豆?削土豆?,削了一天土豆,做梦梦到被土豆打醒。土豆说:来削土豆啦,我...

  • 名画故事(五)

    古希腊的穷人吃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谈一谈梵高,来看一看他的这幅《吃土豆的人》,这幅画作是在1885年由梵高所画,...

  • 超简单的土豆丝鸟巢!

    先上图 来吧! 1.准备一两颗土豆,看你吃几个的鸡蛋,就这么简单! 2.土豆削皮,可以用削土豆丝的削,也可以自己切...

  • 削土豆

    今天妈妈让我去削土豆皮和土豆丝。 妈妈先让我削三个大土豆的皮,因为这三个大土豆上面有许许多多的土豆芽儿...

  • 削土豆

    2019年7月13日 多云 周六 “宝贝,今晚我们吃土豆焖鸡。”准备做晚饭的猪媽对她...

  • 削土豆

    今天晚上妈妈说吃火锅,妈妈让我学削土豆,我先拿了土豆,又拿了削皮器,我就慢慢得削,一会就削好了一个,妈妈还夸我真棒...

  • 【演讲课】吃土豆的人^_^ 梵高

  • 土豆该不该削皮

    中午做饭,站在门外的垃圾桶旁削土豆,邻居大婶看见了,大声问到:“你怎么把土豆皮削掉啦?土豆的营养都在皮上呀!”。我...

  • 梵高系列故事之三:梵高与《吃土豆的人》

    1883年12月,梵高回到父母的牧师公馆,在纽恩南的乡间居住了两年。于此期间,他制作了《吃土豆的人》,这是他早期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梵高早期画作赏析之《削土豆的人》、《火炉旁煮饭的农妇》和《吃土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jl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