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

2013年的冬天,我母亲去世后,我们姐弟整理母亲的旧物,在柜子里翻出一本黑布面的线装书。我看见了,马上说,给我,我要。书很老旧,薄纸发黄,前后的几十页都破烂卷曲,是一本民国早期的字典,名称已经看不清楚。毛边纸,书里多古朴的插图,小时候,我们常拿出来翻看里面的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
现在,我翻开它,依稀还原着它的故事。塞外,小村,低矮的土屋,一户人家的木柜,一本老旧的字典,在五六十年的光阴里,它与一位贫苦的女性相处,深藏不露地存在着,这实在是一个平凡的奇迹。我的母亲小时念不起书,1949年解放后,政府办平民识字夜校,母亲硬是读夜校识了字,她是那些年头村里第一个识字的妇女。后来,她读《西游记》、《三侠五义》《薛刚反唐》,一直到我带回的现代小说 及后来金庸的武侠小说。我想,这本古旧字典,是我母亲对文化的一种寄托吧,这本书于我而言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我的书里,还有三小册书来自乡村人家,这是小开本的《东周列国志》,残本,线装、毛边纸,仿宋体的木刻或是石刻印本,品相尚好,我不懂古籍版本,大胆猜想它应该至少是清版书,反正早了去了。书是我的一位表兄送给我的,还在20几年前,我到他家走亲戚,他知道我也算是个爱读书的人,就说,我有几本古书,送给你吧。我估摸他的意思,给这几本古书找个好着落。这也是表兄这位老农民对书籍的一种朴实的怜惜。令我惊讶的是,这套《东周列国志》,如何来,如何零散了,又如何剩下三册保存在缺少文化风气的阴山以北的乡下人家,一次次躲过岁月风霜的侵袭,包括破四旧之类的极端活动。
看来,过去的年代,在偏远粗朴的阴山以北的后山乡间,种田人家里,也有爱书惜书的人,他们比不上江南乡间那些耕读传家的子弟,但他们也有被文化浸染过的,他们的意识深处,书籍是值得爱惜和珍藏的。
还记着一件小事:我大哥念五年级时,终于攒够几毛钱买了一本《新华字典》,爱惜的程度没法说,他拿到班里显摆,却被同学不小心撕破了半页,大哥心疼得哭了,向老师告状。他的班主任,一个叫翠翠的乡村女老师特意用芭蕾舞剧中的白毛女剧照精巧地粘补好那个裂缝,送到我家,说了不少安慰的话。我还记得这个场景,是快五十年了。贫穷的年代,这个老师对书籍的尊重,这样的爱惜书籍,安慰爱书的学生,今天的孩子大概是难以理解的。

由乡里巴人的书事说到文人雅士的书事。作家孙犁先生对书的藏存,曾有说法:“凡书物与人生等,聚散无常,或屡收屡散。得之艰不免失之易;得之易更无怪失之易也。”不过,说归说,他依然惜书。在“文革”中,他的藏书或抄或封、离乱失散,有些又失而复得。后来,在那些长夜里,这位老人,孤独地坐在灯下,用自己四处搜集的废纸,慢慢地将旧书一一包装修补,并在书皮上,写下感与思,这,就是《书衣文录》。他说“能安身心,其唯书乎!”
在周朝时代,珍贵的国家典籍藏在金匮石室里,别说读书不易,藏书更不易。精英阶层,即使士大夫也不能轻易接触到的。先秦到西汉那时候,没有纸张,多半写在竹简上,竹简沉重,所以,几部书,就可以汗牛充栋。秦始皇焚书,烧的可是竹简,六国之书,一把火烧。当然,保留了农医方面的书。
东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再后来毕昇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以后,书的出品就相对容易。藏书不再艰难,藏书一向为文人雅士所好,但藏书又实属不易。纸质的书籍,当然是很容易散失和损坏的。历代浩瀚的典籍哪里去了,都是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了吧。李清照、赵明诚为集藏金石书画费尽金钱心血。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记道:
“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这些东西最终还不是荡然无存。所以,今天,古代那些绝版书,孤本书,就弥足珍贵了。
据说,现在的拍卖会上,元以前的书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近代湖州的大藏书家陆心源花一生心血,收了不少的善本书,特别是宋元善本书,有两百部之多,他都收藏进了他的藏书楼——宋楼。当陆心源去世后,1906年,陆的儿子无力保管,就以十万银两之价值,将“百宋楼”的藏书精品,均转卖给了日本三菱财阀岩崎弥之助,这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桩惨祸。
前年,春节前去宁波玩,下了火车,手机导航,走了几里路,笔者二人直奔天一阁。天一阁是最著名的中国明清以来最著名的藏书楼。
天一,不是天下第一,是来自《易经》的“天一生水”,寓意保护好阁里的无数珍本善本。然而,防得了火,却防不住坏人。范氏家族几代人的小心翼翼,也有疏漏,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天一阁的珍贵书籍被盗,出现在上海的书市上。后来,天一阁的藏书被上海商务印书馆抢救,保存于东方图书馆的涵芬楼,而最终,毁于日寇的炮火中。日本鬼子为什么要炸商务印书馆,其实,就是要毁掉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天一阁的书还是毁于火了。
不过,一代一代的素心人还是要藏书惜书的,书籍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火种不能熄灭。从偏远小村到通都大邑,下里巴人到文人雅士,我们保藏的是一种读书的心境,对伟大文明仰止的情怀。书籍寿于金石也不是妄言。但愿书长久。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