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偶然在教师阅读室找到了这本书《剑桥男孩求学记》,心里便被震撼了。
11年离家求学的得与失。
主流教育与非主流教育的对比和思考。
申请国外大学的经验分享。
支持孩子梦想,伴他高飞。
这是这本书的封面上对整本书的介绍。
我如饥似渴地品读起来。
看完后,佩服于胡萍老师敢想敢做的魄力;感动于作者胡萍老师对儿子的耐心和付出;震撼于国际学校非主流教育的独树一帜。
① 敢想敢做的魄力
胡萍老师似乎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么多年里她先后辞掉了三个稳定的工作,儿科医生,医学院老师,中学校医。勇于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找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些工作都没有获得生命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
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而大部分人只能停留在第四层次上。
而胡萍老师却勇敢追求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精神找到归属。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却很难踏出这一步。
多少次,我都想辞职,因为找不到自我存在感,找不到自我价值感,但是我都没敢踏出这一步。关键是自己也不曾想好,踏出了这一步,自己究竟能做什么。
而胡萍老师却是先锋力量。
为什么一本教育的书,我会将这一点先提出来,是因为我觉得,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真正做自己,找到自我的价值,才有余力和底气去教育孩子。
而教育孩子也不仅仅只是教得他功课优秀,教得他考上名校,教得他获得世人眼里的“成功”,而是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迷茫地混日子,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上梁正了,下梁才不会歪斜。
当一个人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那他一定是个幸福的人,也会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也是一个不枉此生的人。
② 对儿子的耐心与付出
从儿子上小学开始,就给孩子选择学校。
从胡萍老师敢于辞职,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
同样在儿子选择学校这件事情上面,她也是魄力十足。别人感恩戴德,求之不得的昆明市的名校,她觉得缺少人文关怀,果断为他重新物色了一个学校,还不是同城物色,为儿子请假了一周,专门去成都考察了学校。
确定是自己想要的学校后,就在儿子一个学期结束后,转学了。
上了初中后,发现繁重的学业压得儿子喘不过气来,儿子的眼睛都失去了光泽,实在不忍他还要接受更残酷的高中生活,又为他重新物色了新的更适合儿子的学校。
这就是深圳国际交流学院。
不求名气最大,但求最适合孩子。
这时正式开启了非主流教育。
一路换学校,一路陪伴孩子身边,这样的耐心和勇气不是一般的父母能够做到的,因此,她也收获了一个心怀诺贝尔医学奖的儿子。
11年陪伴在儿子求学生涯的过程中,用自己作为一位母亲的大爱,将孩子一路引领到了剑桥大学。
这其中的大智慧,做父母的深度也不是一言两语能够说完的。
③ 国际学校的非主流教育
说实话,国内的教育不仅仅让孩子觉得憋屈,连老师也会觉得很糟心。
上次有领导下校视察,大课间时间在视察学生做课间操的情况。按照我自己的教育模式,我已经将班级管理的各项任务交还给了学生,充分信任学生,一般我就没去了。看到有领导在,我还是下去了。
可是还是遭到了质疑,怎么这么晚才下来。我如实解释了一下,之前的时间站在了窗户那,更方便看到每一个孩子,后面才下去的。
虽是实话,学校领导也替我解释了,也不知相信了与否,如果他知道我没有每天下去监督学生做操,那更是百口莫辩。
你没有这样的自由,你就该监督学生做操。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然而,作者介绍的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却给了我希望,让我眼睛顿时发光,这样的学校,不仅仅是孩子的解放,也是老师的解放。
孩子在深国交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校教育体系科学和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帮助孩子建构起自尊、自主、自立、自律、责任感、荣誉感。这些都是优秀人格必备的元素。
深国交的老师们像魔术师一样,给孩子们找到了曾经丢失的梦想。
深国交的老师们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时间,没有晚自习,自我安排自习内容与时间,所以晚自习的时间有学生在外面打篮球的,散步的,也有在教室安静自习的,孩子们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孩子们学会管理自己的作业。这些理念实在太得我心,都是我想做却碍于公立学校的体系而不敢做的。
他们还真正实行分层教学,让学生明白权利与责任并重,对学生恋情人性化的管理,培养孩子的庄重感和荣誉感。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无论从学术水准上,还是学生性情品质及身体发育上,都是在培养一个健全的人,而不是在培训考生。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如何不受名校青睐?所以基本上这里出去的孩子都是被外国顶尖名校录取,如哈佛,剑桥,牛津,麻省理工等,胡萍老师的儿子也成功申请进了剑桥大学的生物系,立志研究医药,以诺贝尔医学奖为目标。

这样的学校,简直是老师孩子梦想的天堂。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百度搜索“深圳国际交流学院”,进行详细的了解。
我也深深地思考六六以后的教育问题。这本书给了我启发,也提供给我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目标。
心里也种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儿子六六能去这样的学校读书,让他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