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税收,没有什么事情是确定无疑的。”
——本杰明·富兰克

《百岁人生》遣词造句方面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甚至有些零散、拗口,所以读起来甚至会感到吃力。这跟作者本身的语言天赋有关,也跟译者有关。所以我们有时也会强调多语言操作系统比单一一种语言操作系统更重要,那样我们可以直接阅读英文原文了。
结构上,和很多商业、管理书籍一样,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再以10个小篇章为模块,搭建起了一个完整的架构。它围绕长寿时代,我们的工作、生活、社交、婚姻,以及整个社会产业、城市形态、经济形态都会经历巨大的变革。假设了人生都有机会活到100岁,个人和社会发生全方位的改变,我们该如何迎接长寿这份礼物。
简而言之,《百岁人生》是一本具有前瞻性的人生规划书,探讨面对长寿时代,我们要如何重新设计自己的100岁人生。
100岁的人生需要重新规划?那80岁的人生呢?70岁的人生呢?就不需要好好地规划吗?假如我们从未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规划,那就更需要认认真真地来看看这本书!
这就是我们推荐这本书的根本原因。因为无论我们是谁,无论我们能够活到多少岁,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
《百岁人生》不是仅仅写给那些可能活到100的人看的,而是写给所有每一位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看的。它能给每个试图规划自己未来的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一个启示:跳出“三段式人生”思维模式。
目前,大多数人是按照受教育期、工作期、退休期这种人生模式在规划自己的人生,受教育是为了工作,工作赚钱和缴纳社保是为了养老,这种模式在书里面被称作“三段式人生”。
这种人生模式容易引起了像《乌合之众》所说的,当我们进入到一个固定的群体,习惯了某种工作方式,我们没有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思想很快就会被集体的思想所取代。从而在面对复杂多边的世界时,会有束手无策之感。
尤其是体制内的人,很多人可能会抱怨工作日益繁重,抱怨工资永远翻不过菜价,抱怨自己努力工作却没有得到正比的成长,等等。终究其原因,是自己在一个熟悉的、简单的,任何人都可以代替的岗位上做无限的循环,工作繁重只只不过是因为不合理的制度设计造成的,努力那仅仅是对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并不见得能够随着岁月的增长、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所以,我们尽早要有跳出“三段式人生”的思维,无论我们能够活到几岁,我们都应该按照多阶段人生模式重新设计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以终为始”,更加客观的看待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书里面举了一个例子,一位95后的美国姑娘,简(Jane),当她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立刻上班,而是决定去旅行。她游历了阿根廷和智利,在旅途中学习了拉美文化,并学习了速成语言课程,通过了资格考试。她在宗教节日的时候联系了几个城市的节日组织者,通过制作食物赚了一点钱,支付房租。她还学了一点关于财务的知识,回家后,她仍和旅途中认识到的朋友保持着联系,并开始进口一些节日用具,为一些朋友的生日聚会组织节日活动。简现在快30岁了,依然在从事这些活动,并且说服了几个朋友和她一起创业,以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了“野胡人”阶段。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过,但至少我们都有突破自己的“舒适圈”的机会,比如来我们书友会,读书、实践、深度社交,丰富自己的生活,不就是给自己拓展圈层的一次机会?
第二个启示:更加注重无形资产。
《百岁人生》里提到,无形资产包括三种。
一是生产资产:包括知识技能、名誉、同辈等,这些都是帮助个人在工作中更有成效的资源;二是活力资产:包括友谊、家庭关系、社交网络、健康等,都是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相关的资源;三是转型资产:包括对自我的认知、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等,是一种很动态,却在将来越来越重要的资源,毕竟长寿时代最大的危险就是生活一成不变。
在100岁人生预期中,情感、社交、友谊、名誉、心理健康这些无形资产在80岁人生预期中更重要,而房子、车子、票子这些有形资产在长寿时代反倒会真正把长寿变成一个孤独、可怕而又野蛮的诅咒。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有很多独生子女,现在很多人已经成为单位的主力军,转眼又将成为家庭的主心骨,面对工作、家庭,我们有时会倍感身心疲惫,这个时候无形资产对我们而言更为重要。如何积累我们的无形资产呢?《百岁人生》中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主要有以下两条:
一是终身学习,不断拓展新技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领域上。包含同理心、创意、自由往来、团队协商、直觉这五个方面。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是数据和计算能力,拥有超越人脑运作的能力。但是一些东西是没法通过编写程序达到的,比如一些很微妙的情感领域,非理性的领域,还有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交关系,团体与团体之间谨慎的博弈等,这些技能都需要我们有计划地培养和积累。
二是注重家庭、社交、健康等。家和往事兴,这和我们传统的智慧相契合,毋庸多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问题也是老调常谈。而社交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认为很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很好。所以,我们也常讲,书友会本身就是一个深度社交的工具,在这里可以产生思想的碰撞,可以通过解决共同的问题达成新的默契。书友会是除了学校和家庭之外,最好的社交场景。
最后,借用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说过一句很有哲思的话来结尾:“向前看永远都是明智的,但高瞻远瞩总是困难的。”做长远的人生规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它永远都是明智的,而且是必须的,这就是《百岁人生》的启示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