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所见所闻

作者: 四叶草_广广 | 来源:发表于2017-04-09 17:59 被阅读184次

今天又翻出了,手机相册里的一张在医院拍的照片。

午睡的病人家属

这张照片,是陪父亲住院的时候拍的,照片中的两个女人,与我一样,也是陪病人的家属。劳累过度,就在硬木长凳上午睡。过道里人来人往,非常嘈杂,她俩依然睡的香甜。

我就坐在她们的对面,悄悄打量着她们。从衣着打扮来看,她们平时的生活也很讲究。可是在这里,为了能离亲人更近一点,日夜守候在这里,在这硬木凳上酣然入睡。

这就是重症监护室的外面。

脑神经外科的病人,病情都比较重,做完手术,病人都要在监护室里待几天。

重症监护室的外面靠楼梯那头的空地上,或坐或站着忧心忡忡的患者家属。

因为不让陪护,所以就不提供家属休息的地方。

夜深了,患者家属为了离里面的家人更近些,有的睡在三十公分宽的木头长凳上,有的就在安全过道里,铺块泡沫垫席地而卧。寒气浸袭着人们已经紧缩了的身躯。走道里不时响起踢踏的脚步声,惊醒了头上的声控灯,刺眼的灯光瞬间亮起,脚步声过去,灯光也随着脚步而熄灭。

就这样醒醒睡睡四五次后,已是凌晨五点。

爸爸在监护室的两三天后,我也与众人渐渐熟悉起来。有陪弟弟的,有陪父母的,有陪儿女的,还有嫂子来陪弟弟的。

在这里不管你身家如何的富裕,还是生活的如何不如意。都回归到了最初的原点,只要亲人能够好好活着。

不得不说有门路的人,在这里也是管用的,我们亲眼看见在不允许探视的时间里,兄弟及妹妹带着年迈的母亲来探望监护室的父亲,在里面待了十来分钟,这已比平常探视时间长了一倍。

出来后老母亲做在长凳上,呜呜地哭着,儿女们陪着抹泪。母亲哭着说,走时候还是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病的这么严重?叫他都不理我一下!

本来还对这种走后门的形式有点反感,瞬间就被老母亲的眼泪打动了,心底满是同情。周围的人都默不作声,大概都感同身受,想里面的亲人吧!

看样子这几天陪在这里的是大哥,记得就在头天晚上,护士从里面提出一大包东西给他,是病人大便失禁弄在铺着的浴巾上了。这位矮胖的男子,在卫生间的地上,蹲着认真的洗着,背在肩膀上的小包,隔一会儿就滑到前面,他只能斜着身子,弄的地面上都是水,特别是靠卫生间的里面地势比较低,进里面的人都要跳着走。有的人湿了鞋,低声的嘟囔几句就走了。大部分的人都什么也不管,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在这里唯有生死,什么都不是事!人们的心态都平和了许多。

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分外的和谐美好,哪家的病人需要推出去检查,人手不够,立马就有其他病人家属上去帮忙。

这也是一个特别能改造人的地方,一个皮肤白皙的姑娘,刚来的时候,很是矜持,高冷的好似云端的仙子,一副养尊处优,高高在上的模样。第二天就变得很是随和,和人笑着打招呼了。

这里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眼见一个大约二十四五的姑娘,头天还是一副哭啼抹泪的模样,第二天就一脸的坚强,站在母亲身前,听护士的安排嘱咐。

这里的主管级别以上的医生,大多数都是博士级别,这在别的行业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在这里医生都很亲民,来去匆匆,每人的脚上穿的都是舒适的运动鞋。就像民工苦力一样辛苦劳累,经常就有数十小时的超强度手术。身体素质不好的人,在这里根本抗不下来。

现在大多数的手术都是微创,十多个小时在显微镜下,精神高度集中,手指动作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不经打熬一般人根本吃不消。早就听说过一位肠胃手术专家,做完手术后,两手颤抖,连双筷子都拿不动,开不了车,还得叫老婆去接。

人都是吃五谷的,谁也不敢保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好不容易认识一位医生,使劲搞好关系,保不准哪天就要用着人家。想想我们自家是如何住进来的,没有床位,父亲的病却一天都拖不了。求爷爷告奶奶,最后从急诊直接进了手术室。这看似令人恐惧敬畏的重症监护室,就成了一个缓冲之地。

住进来也不是万事大吉了,这里手术费高,一开始的押金就要三万。在我们家后又推进监护室一位,进去的时候医生对家属说明天赶快再交三万,不要影响治疗,意思就是押金三万已经花完了。

在护士站,看见一个小伙子拿着一张纸条,疑惑的问护士,“交二十三块?”,护士头也不抬,说,“你看清楚没,是二十三万!”

我也惊了一下,“二十三万,一般人家哪里能一下子拿出来呀!可是病却不挑人,不论贫富”。

父亲的病放在这里是小毛病,每个医生都这么说。可落到咱自家头上就是大毛病。不来不知道,来了吓一跳。和那些昏迷不醒,下胃管进流食,下病危通知的相比,真的感觉很幸运。

四天后,终于到了普通病房。这下真是松了口气,父亲的病情明显好转,而且我们也能到温暖的病房陪侍了。那两天病房外的楼道与监护室外比起来感觉就像是天堂,医院规矩严格,连夜里都不让监护室的病人家属到里头来。

普通病房也不太平,同病房的还有一位六十多的老人,比我父亲早一天的手术,我们来病房的时候,他正发不明原因的高烧,一天输的液体不断,还要保证每天1500毫升的饮水量。老人不想喝,儿子每隔一会儿就哄着喝几口。后来医生估计是老人手术后不想进食,肠道不通气引起的高烧,老人儿子就想方设法的把老人抱起来活动、大便。幸亏老人儿子壮实,有力气,才能抱动老人。父亲每天不住口的夸老人儿子孝顺。

一周后,父亲病情恢复的很好,每天扶着在楼道走两圈,医生说可以出院了。

同病房的老人也没那么高烧了,老伴来看他,说,打算回家慢慢养,实在是住不起了,已经花了八万多了,家里还有小儿子在上大学。

听着很心酸,我们在的那几天,老人的右侧手脚一天不如一天灵活,发展下去偏瘫的可能性很大。很明显是有了并发症。花了顿钱就保了个命。

父亲终于出院了,走的时候,我们感谢了挺着大肚子为我们服务的护士,主管医生和主任不在,估计又被请出去做手术去了。最后又祝同病房的病友,早日康复,早日出院!

相关文章

  • 医院的所见所闻

    今天又翻出了,手机相册里的一张在医院拍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陪父亲住院的时候拍的,照片中的两个女人,与我一样,也是...

  • 医院所见所闻

    这几天因为孩子生病,下班后都要准时的到医院去复诊,陪孩子挂水的时间,也没什么事做,就观察起了输液室里的人。 有一个...

  • 医院里的所见所闻所想

    嗨,你好啊,今天是我到疼痛科上班的第21天,不知不觉来到这里已经半个月了,一直在努力学习,以前在手术室的时候,每天...

  • 医院见习所见所闻2

    我们班在河北省某医院见习,为了更好的学习,分了几个小组轮转科室。 就在上周日的上午,我的同学在心内科见习,早上跟着...

  • 医院所见所闻所感

    01. 过去的一个星期里我都呆在医院,经历了紧张,害怕,担心,感动,放松等各种各样的心情。 还记得进医院的第一天,...

  • 医院所见所闻所感

    第一天 在医院待了几天,爸爸生病住院了,医生诊断冠心病,住院治疗。 住进去的第一天,病房里已经住了俩个病人了,都是...

  • 我在医院里的所见所闻1

    近日,我所在工作的医院急诊收到一名特殊的患者,是个弃婴。弃婴,就是被父母遗弃的婴儿。而这个婴儿,只有三个月。被诊断...

  • 徘徊在某种不可名状的情绪之中……

    半个多月的假期,陪伴妈妈在医院呆了整整十二天! 回到学校重入正常的生活轨道后,在医院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一直徘徊在...

  • 散文 陪产有感

    去年冬天陪女儿在医院生产,产房外所见所闻,让我感慨万分。 女儿在家肚子痛了一夜,凌晨五点才往医院赶。...

  • 火暴的微整,美了谁?

    今日陪朋友去一家整形医院做微整,在医院里所见所闻,回来之后让我思绪翻腾! 其一:一位30左右的未婚女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医院的所见所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fu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