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我2:心理大师的自我理论

自我2:心理大师的自我理论

作者: Maker张 | 来源:发表于2020-10-06 16:10 被阅读0次

关于自我(或者人格)的理论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即一个人的人格可以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就是本能;超我,就是道德。还可以说,本我就是野性,超我就是德行。刘慈欣在他的《三体》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本我、超我和自我

本我即本能,由各种欲望组成,如性欲和攻击欲。他是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是燃料,也是能源。本我所遵循的原则,是享乐原则。

超我,相当于是人格中的管制者,代表着道德。超我所遵循的原则,是道德原则。

可以说:本我是野性,超我是德行。他们两个之间存在着直接冲突,这就需要一个协调者,即自我。

自我如何协调本我和超我呢?这需要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其实就是自我欺骗。一个人的自我,可以通过忽略本我,或者忽略超我的一些内容,以试图在本我或超过之间制造平衡。

而其中的关键点是,道德和德行是社会公共价值观在个人身上的投影,我们要在社会上生存就要遵守合理的道德,但也要遵从“你”的感觉,而不是按照教条生活,因为教条,都是别人思考过得东西。

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武志红老师特别喜欢罗杰斯,罗杰斯和另外一位心理学家马斯洛并称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位宗师。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无论是成为你自己,还是自我实现,其中都有一个关于自我的看法:人最宝贵的,就是你自己。所以,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把你自己活出来,而不是被文化规范所教化。

要倡导“成为你自己”这个想法的时候,你本身应该抱着这样一个假设:你“自己”就是非常好的。这是人本主义的假定,人本主义相信人性本善。自我实现者,或成为自己的人,都是道德高尚的人,而不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罗杰斯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诠释,他说:“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他特别强调了“体验”这两个字,在他看来,定义一个人是谁,要看他的体验,而不是思想。

思想是体验的镜像,就像我们必须通过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脸一样。这个镜子中的形象就是我们的思想,但是体验才是我们自身。一个人思想再重要,也不能忽视体验。如果忽略了体验,将思维与逻辑看成一个人的本质,就是忽视了“自己”。

简单的说,如果你用道德或者理智思维克制了自己的某个行为,但是你的体验或者感觉是,你一直在极度渴望着那个行为,这种极度渴望的体验才是更真实的你,而不是你暂时克制的表象和道德占上风的思维,除非你的体验是心平气和的。

既然,“我”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那怎样能认识一个人的“我”嘞?

罗杰斯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现象场”。现象场就是一个人的体验和时空等环境因素的结合。

你必须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关键体验,还有这些体验发生的现象场,你才能真正知道这个人是谁。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相亲实验,相亲对象先了解对方生活方面的几十关键体验,比如在哪里上的小学,小学中最深刻的记忆等等,然后四目相对四分钟,最后的结果是,任何两个人都可能爱上彼此。这个测试体现的就是罗杰斯的理念——体验是认识一个人的根本

让你的本能“喷涌而出”

温尼科特和弗洛伊德不同,他没有构建出一个理论体系,而是提出了许多经典术语,让他成为精神分析学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抱持”就是温尼科特提出的术语。他认为,好的父母会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提供支持。这样的抱持性环境就是孩子最初获得的一个外部容器,这样的抱持性容器被孩子内化到心中后就形成高自我稳定性。并且假如父母还做到允许孩子的活力在这个容器内肆意流动,那么孩子的自我灵活度、自我力量和自我组织力都会得到极大滋养。

作为孩子最初超我的源头,父母应该支持孩子的本我,让孩子获得这种感觉——我的本能可以“汹涌澎湃”的涌出。如果这一点能实现,孩子的自我力量,可以得到极大的鼓励。

本我的原始野性是非常宝贵的,如果原生家庭能提供抱持性的环境,让一个人获得这种感觉——“我”的本能可以“喷涌而出”,那么这个人也可以最终成为有道德的人,同时又不会失去他的原始野性。

武志红老师更喜欢温尼科特,相比弗洛伊德的本我与超我相冲突的理论,温尼科特认为父母,老师和其他权威,特别是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活出本我、活出野性,因为本我和野性才是生命,而超我永远不会是生命。

野性生命力,或许正是生命力本身。所以才有那句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本我、超我是两个极端,野性、规矩也是两个极端。既然都存在,就说明其合理性,在培养孩子时应该如何把握一个度呢?

当持有“一个人最好的发展是成为你自己时”,其中有一个假设“你自己”是值得信任的。罗杰斯和温尼科特都深信,一个成为自己的人同时也是有道德的,所以父母不需要把握一个度,而是相信孩子自己是值得信任的,也要在和孩子的关系中做真实的自己。

在孩子幼小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但随着孩子的能力不断增长,父母就需要给孩子逐渐设立一些界限:我鼓励你延伸你的生命,活出你的野性,但是我不会接受你严重攻击我。

进入别人的现象场

每个重大体验,就是一个“现象”,而时空,就是现象发生时的场,他们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现象场。如果我们进入了这个人的现象场,了解这个人的十个重大体验,就能深刻地触碰到他,这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

进入他人的现象场,成为他人。简单的说就是,设身处地地想象(体验)别人的感受,这能够帮助你理解他人。

参考文献:《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武志红。

相关文章

  • 自我2:心理大师的自我理论

    关于自我(或者人格)的理论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即一个人的人格可以分为三部分:本我、自...

  • 问答: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对应自我1 本我对应内在小孩 超我对应内在父母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自我理论: 罗...

  • 武志红心理学课RIA拆解22 - 自我 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关于自我,我们学习了三位心理学大师的理论,分别是: 第一位: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 本我,超我和自我的人格结构理论...

  • 学习心得-心理学-第06周

    自我04 本我、超我和自我 这一周的主题是“心理大家们关于自我的理论”。 今天介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 再读《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心理激励大师,深刻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不仅适...

  • 武志红心理学课RIA拆解23 -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精神分析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我的人格分为本我,超我和自我三个部分。 他的人格发展理论把人的心理发展分...

  • 关于“自我”的学习

    心理大家们关于自我的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分为本我id、超我ego和自我superego。本我即本能...

  • 复盘:心理大家们关于自我的理论

    这是《武志红的心理学》第六周内容,心理大家们关于自我的理论。 有罗杰斯的自我理论: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弗洛伊德的...

  • 心理学知识

    行为治疗有放松疗法、阳性强化法、ABC情绪疗法。关于自我1、身体自我:结构+机能2、心理自我:自我的各种心理组成,...

  • 【自我】主题复盘

    衡量自我的五个维度:自我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自我的疆界和力量;自我的组织力。 心理学家关于自我的理论:佛洛依德的人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2:心理大师的自我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ga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