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人民生活很苦。好多人家吃了上顿愁下顿。农村晚上没有电灯,用松香照明。只有家里来客人,或者办喜事时才用煤油灯。
火柴更是非常稀奇的玩意儿。寻常人家都是在灶膛用火灰掩盖个燃柴头,需要明火时,拿个纸捻儿就着一吹,纸捻儿着了,又把柴头掩着。
有一位母亲徒步去远嫁的女儿家。一是思念女儿,想去看看。二是想去解顿馋。家里实在太苦,去了亲家怎么也会弄点好吃的招待她。
等她到女儿家时,已近黄昏。碰巧只有女儿跟她婆婆在家。等婆媳两个忙活好饭菜,端上桌来天已经黑定了。
亲家母把她让到上座,和媳妇坐下首相陪。煤油灯微弱的光在桌子上跳闪着。亲家母热情地招呼她吃菜。看着放在桌子正中间的那小碗肉,嘴巴早已馋得不行,但她又要面子不好意思动筷子。
正在这时,灯被风吹灭了。女儿说:“我去点灯。”说完就拿了油灯走了。婆婆说:“你坐这里陪着你妈,我去。”
屋里一片漆黑。她只听对面椅子响,有个人离开了。还以为是亲家母去点灯了,女儿坐在那里。就说:“把那大块肉,多夹几块到我碗里。”
不一会儿,女儿拿灯回来。她一看亲家母坐在对面,顿时羞红了脸。眼睛一转,道:“亲家母,你说我这人有啥用啊?才这点年纪,天一黑要是没有灯就说胡话。”
亲家母反应很快,道:“谁说不是呢,我这一没有灯,耳朵就听不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