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到底是多长?
如果非要给慢(ding)慢(tou)变富加一个期间,这个期间应该是两个大周期,也就是两次大的“牛熊”转换。
为什么是两次大周期呢?至少有以下2个原因:
-
经过两次大的“牛熊”转换,才更有可能判断出未来更可能是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
-
经过两次大的“牛熊”转换,经济活动才更有可能成为产生更大的价值跃迁,这是我的理解。
更有可能的逻辑是基于大概率而言的,但不是必然。
延伸思考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最好的模式是概率思维,而不是因果思维,最大的区别在于,基于概率思维,判断的正确性和结果的正确性不是因果的必然联系。
记得复旦大学优秀年轻教师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提到,她用过一种药物,有副作用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个位数比率,几乎不太用担心,但是偏偏她就是属于那个小概率的群体人群中,几乎要了她的命。
你看医生的用药可以认为是正确的,因为对症下药,治愈率也很高,但是结果却差强任意。
这就是真实世界的运行的机制。
以概率思维去理解世界,做出的判断和大概率的选择,就是正确的选择。至于结果,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也是没人能控制的,这大概也是现实世界的有趣之处吧。
概率思维,基于大样本,长周期的统计才有意义,这是我们基于长期来分析趋势的原因,也是我们要基于长期定投的信心。而通过以往的分析,有如下的结论:
-
短期预测不可能:越短越不可能,越短越等同于猜硬币的游戏规则。
-
长期是可以预测的。两个大周期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周期长度有多长呢?
周期的长度依赖于什么因素呢?或者说周期长度和什么有关系呢?
经济活动中很多很多参与方协调和不协调的造成的。基于这个因素的判断,不同时期的经济活动周期长度是不一样的。
-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到四十年代,一个周期持续了10 几年。
-
香港楼市几乎是每5年一个周期。
-
股票市场按照股神沃伦·巴菲特老爷子认为年复合收益率至少是15%,翻两番大约是10-11年左右,也就是10 ~12年左右两个大周期。
-
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也就是短短几年
经济活动越高效、协作频率越高,其周期越短,而对于区块链交易市场,24*365全年不停的交易,因此其周期更短,区块链数字交易市场,
两个大周期大约是6~8年。
这是多么令人可期的时刻啊。
延伸思考
经济活动由于体量庞大,运行复杂,因此周期是按年来衡量的,最快也是3-4年的起步。
但是在其他方面定投的长期,根据个人的经验,却远远没有那么长,往往可以用月来计量周期,就可以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例如:
-
减肥,其实3个月就已经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且已经属于较长的周期了。
-
学习英语,其实半年就会有大的飞跃,一年就会完全有质的飞跃,基础好其实更短。
-
养成一个好习惯,其实3个月也足够了,我说的这3个月可以确保这个习惯已经能变成个人的刚需了
-
…
你看对于个人来说,面对工作、生活等方面,定投长期又是可以如此的短,如此近在咫尺的可以触达。
即使如此,很多人还是做不到,因此
要想做到定投对于长期的要求,对于个人来说,选取某一事项,做一个定投测试,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检验。
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资定投是个人成长定投的进阶版,而个人成长定投是基础版。
总结
- 投资定投关键是长期,而长期就等于两个大周期,又,根据经济活动的规律,这两个大周期大约是6 ~ 8年。
以上是大大概率事件,虽非是必然的结果,但已经是我们能认知这个世界最准确、最靠谱的方式了。因此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个人成长定投的长期,比投资定投更短,相对而言已经属于及时反馈了,那为什么不拿个人成长练练兵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