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读书时读到的文章都是现代或古代的大人们写的,他们不仅是大人而且都是文人,他们只写自己的内外经验,并不是预计给现在的某人读的。我们只能尽力从文字里去收得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
摘抄:
正午十二时的下课钟才打过,H市第一中学门口蜂也似地涌出许多回家吃午饭去的学生。女生的华丽的纸伞,男生的雪白制服,使初秋正午的阳光闪耀得愈见明亮。本来行人不多的街道,突然就热闹起来。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秋夜》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鲁迅《秋夜》
重点:
鲁迅所写的是晚秋的夜,所以文中表现出的萧瑟的寒意,凋落的枣树,枯萎了的花草,避冷就火的小虫,都是那时候实在的景物,把自己的感想织进去,就成了那篇文章。
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
经验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面的经验,一种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状况,内部的经验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比如说天上的星在闪烁,这是景物,是外面的经验。说星在眨眼,这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星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
记忆 / 理解:
1、外部的景物我们平常不大留意,所以在心里的印象不深。——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记录下来。
2、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因人而异的。小孩子所感受到比较简单,大人的会比较复杂。即同是大人,普通人所感到的又不及诗人、文人的深刻。——多读多增加理解度,尽量站在各个不同人群的角度上去理解。
方块字
我国的文字是四四方方的一个个,没有语尾的变化。什么字什么性质,没有一定,因所处的位置而不同。例如:“梦”字,做梦的梦是名词,梦见的梦却是动词,而说梦话的梦是形容词。
摘抄:
文言文中的字义:《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着。
阳——南面;
西流——向西流着;
之——的;
者——的;
皆——都;
其——他的;
也——是;
若——像。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在此句中是动词(原为名词),释义为“照”。
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在此句中属形容词(原为动词),居雾指“停着的雾”。
重点 :
词的种类:名词、代名词、动词(动词中有自动与他动两种)、形容词、副词、接续词、介词、助词、感叹词。
题目与内容
摘抄:
天气非常好。阳光从窗外的柳条间射进来,在沿窗的桌子上、地板上、同学的肩背上印着繁碎的光影。王先生新修面颊,穿着一件洗濯得很干净的旧绸长衫,斜受着外光站在讲台上;谁望着他就更亲切地感到新秋的爽气。
重点: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作文同吃饭、说话、工作一样,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因为作文应该是先有内容,后才有题目的。题目的大部分作用在便于称说,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关系)。
但是,在练习作文的时候,却是先有题目。给出题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要你说什么你就得说什么的,比如《秦始皇论》,要你论秦始皇你就得论秦始皇;还有一种是给出一个范围,宽广得很,你可以在其中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可以。
文章完成后要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
记忆 / 理解:
即使作文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每个人对物体的感知和引发的思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同一题目,写出的文章会大有不同。
写完后要仔细读、仔细修改,去掉无用的部分,语句顺序也要安排得好好的。而且要养成这个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