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散文
设计教学活动须知的心理学效应:德西效应

设计教学活动须知的心理学效应:德西效应

作者: 临而灵 | 来源:发表于2021-05-21 22:25 被阅读0次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在试验中,他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解答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实验分为3个阶段:

在第1个阶段,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都无奖励;

第2个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A组的被试者在解答一个难题成功后能够获得1美元的奖励,而B组的规则还是和第一阶段一样;

第3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但是测验并没有停止,以在休息时他们是否去解题,作为是否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经过试验,德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A组的被试者在第2阶段做得确实很卖力,而在第3阶段其继续解答题目的人就很少了,说明他们的兴趣和努力程度正在减弱。

而B组的被试者则有很多人在休息的时间也在继续解题,说明其兴趣与努力程度正在增强。

这个结果表明,当一个人在从事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时,如果你提供了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例如,你的授课内容对学员来说很有吸引力,同时学员也很积极地参与,态度也不错,这时候你作为老师说:“如果各位表现好,我会给相应的小组加分,得分最多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

这就可能让学员只是为了分数和奖品,而配合老师做互动和回答问题,如果没有分数和奖品他们的积极性反而就下降了。

这说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带给他的内在吸引力。

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外在刺激和内在刺激同时指向一个活动时,不但不会激发个体的工作意愿和积极性,反而起到了削弱的作用。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你只指望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取得了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兴趣来源。

因此在学习中,要处理好内在刺激与外在刺激的关系,处理好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的关系,以避免“德西效应”的发生,在教学中有几点建议。

第一,尽量让课程变得有趣,能够吸引学员参与,让学员在快乐中学习。用内在刺激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可适当加入一些物质激励,即外在刺激,但是起到辅助作用,更多应以精神激励、内在刺激为主。

比如学员回答问题之后老师的赞美及反馈,给优秀学员的掌声鼓励,让学员达成目标或完成任务的成就感等。

相关文章

  • 设计教学活动须知的心理学效应: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在试验中,他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解答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实验分为3个...

  • 设计教学活动须知的心理学效应之 注意力极限效应

    《课程设计与开发全案》阅读分享,作者楼剑 设计教学活动须知的心理学效应1 注意力极限效应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

  • 奖励孩子要恰如其分

    在这里呢,我们要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效应——德西效应。 什么是德西效应呢?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这样一个...

  • 【易大师小语】2/180

    今天看到一个词叫德西效应,那么什么是德西效应呢? 德西效应 举个列子:比如说玩这件事本身是很享受的,不需要外在激励...

  • 这些“效应”,教育者必须看到

    (未完稿)踢猫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德西效应 1.踢猫效应 一位爸爸在工作当中受挫,...

  • 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

  •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Westerners effect)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

  • 德西效应

    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很多家长都会使用一些“奖惩机制”去推孩子一把。 这些“奖惩机制”是否能够达到目的,我们暂且不做...

  • 德西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兼得的时候,会降低工作动机。 举例来说,写公众号完全是个人兴趣,这种学习方式...

  • 德西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兼得的时候,会降低工作动机。 举例来说,写公众号完全是个人兴趣,这种学习方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教学活动须知的心理学效应:德西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yg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