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2008年年底到2012年视为一个经济周期的话,那么这个经济周期的四个新特征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2008年底到2012年视为一个经济周期的话,可以看到四个重要的新特征。
其一,中央政府对产业经济的主导能力非常强悍,而其政策的传导性则更会层层加码。无论是机械装备、光伏还是造船业,在四年时间里的规模扩容均非顶层设计时所预想,而出现了倍级的扩容效应。它非常容易形成GDP意义上的大胜利,然后又会在下一轮周期调整中发生严重的失控。
其二,中国政府始终没有摆脱对投资的路径依赖。相比于内需消费的唤醒,以大规模货币投放为基础的基础设施投资,无疑是一粒立见成效的猛药,但是,它所造成的后遗症则不可避免。在这一过程中,国有资本控制的银行系统扮演了“白马骑士”和后果承担者的双重角色,金融系统和地方债务平台的高风险,成为长期存在的隐性危机。
其三,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城市化运动进入中期,外延式发展的边界渐渐出现,陡然增加的制造能力很容易在周期波动中出现战略性过剩,终而造成企业的危机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以效率提升和技术创新为主题的转型升级已经势在必行。
其四,作为全球第一的人口大国和制造大国,中国产业经济的波动直接影响国际能源的价格和产业格局重构,甚至足以影响一些能源输出国的政局稳定。摩根大通的研究显示,当中国的增长率下降一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就会相应下降0.7个百分点。“中国效应”的传导性变得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可怕,它成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中枢地区,也是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
这些新特征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它既不是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也不再是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它需要被重新审视和定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