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销售额(亿元) | 增长率% |
---|---|---|
2009 | 0.5 | - |
2010 | 9.36 | 1700 |
2011 | 52 | 455 |
2012 | 191 | 267 |
2013 | 350 | 89 |
2014 | 571 | 58 |
2015 | 912 | 60 |
2016 | 1207 | 32 |
上表是双十一的销售数据,其飙升速度令我伙呆。
双十一,在我眼中原本只是一个概念,一个人造节日,我觉得充其量也不过是超市店庆的一个线上版本而已。
第一个双十一的时候,我觉得价格并没有什么优势,也没有什么“囤货”这种思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随便买了几个疗程,装作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茶余饭后,我发现并没有人买过东西,除了我这个冤大头,所有人都认为,这只是个噱头,今天搞双十一,明天搞双十二,翻过年去再弄个二月二龙抬头,最后再来个工厂倒闭清仓跳楼甩卖,齐活。
而后续的双十一,我都在凌晨抱着手机,不是淘货,而是期待销售数据,那种让我能起一身鸡皮疙瘩的震撼,让我真切地觉得这个时代在变化。商户从不愿意参与,到不积极参与,到不得不参与,不参与会死的心态,只用了7年。消费者从不相信,到半信半疑,到哪怕不相信、不需要也得买来囤着、不买就丢人的思维模式,也是这7年。
我想,也许这才是运营真正的极致所在,周期性的坚持不懈的告诉你、提醒你、说服你,让你潜意识里相信并有认同感。从各家都在搞店庆和购物节中破局而出,到底这个运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 一个高大上的运营格局和战略思维?
-运营方法论?
-良好的运营实施?
-快速响应反馈
-快递业支持?
-云计算大数据的支撑?
问题先抛出来放在这里,待本人运营有所成,再回来自己解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