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奇葩说》打开网综市场,到2016年网综制作全面升级,再到今年《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等超级网综的诞生,网络综艺已经成为视频网站吸引流量、争夺用户的重要一环。 在2017年的6-8月份暑期档综艺狂欢大季中,各大视频平台纷纷祭上年度重量级网综,全面掀起了播放高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明日之子》凭借41.5亿的播放量成为了流量冠军,它是如何在众多网综中脱颖而出的呢?本文主要从《明日之子》的“营销方式”来探究《明日之子》走红的原因。
《明日之子》是2017年企鹅影视联合哇唧唧哇娱乐文化有限公司、东方娱乐和新浪微博重磅推出的一档音乐偶像养成节目。
该节目首次邀请杨幂、薛之谦和华晨宇三大不同类型的明星作为星推官来打造未来10年的偶像。节目明确把受众人群定位在95后、00后这样的年轻群体;也首次创新节目形式,针对受众人群,开通了盛世美颜、盛世独秀、盛世魔音三大赛道,选手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质选择不同赛道参赛,打破了过去选秀节目一贯的地域壁垒。
这些赛制上的创新,使《明日之子》始终保持着播放率以及话题量。但其又是如何在众多的网综中脱颖而出的呢?本文主要从《明日之子》的“营销方式”来探究明日之子走红的原因。
1.营销方式
明确定位:年轻人群成为主要关注对象
《明日之子》的制作理念很明确:面向95后、00后人群,致力于以音乐为载体,用创新的互联网形式来养成十年偶像,开启偶像诞生的新纪元。”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95后、00后年轻群体作为主要观众呢?这与95后、00后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年轻群体喜欢追求潮流和新鲜感;喜欢在网上刷关注度;网络参与度高。这些都是他们的特点。
《明日之子》的制作人马昊就是看中了这些特点,所以将“参与度高”的年轻群体作为了主要观众对象。
同时,马昊也更新了节目形式,开创了三大赛道:盛世美颜、盛世独秀以及盛世魔音,选手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质选择不同赛道参赛,打破了过去选秀节目一贯的地域壁垒。如此,节目就能留住有着不同喜好的受众,节目的播放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保证。
大数据证明,自《明日之子》首播以来,播放量在不断增加。第7期节目更是在腾讯视频上创下了4.1亿次播放量的纪录,第15期节目终极战的直播在线人数创下3000万的新纪录。此为播放量的成就,除此以外,《明日之子》也在微博以及音乐客户端上掀起了一股潮流。截至9月13日,微博节目主话题#明日之子#的阅读量高达69.1亿,讨论量达3858万,微博话题榜实时榜名列前茅;《明日之子》选手毛不易的原创单曲《消愁》在酷狗音乐客户端上获得了破亿的播放量。(以上数据的主要贡献者为95后、00后。)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受众明确”是《明日之子》保证播放量的一种策略,也是其走红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