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快乐不能成为主义?不能开心就好?因为快乐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一种初级简单的逻辑,感觉就像往嘴巴吃东西,有的应该吃有的不应该吃,有对有错,有好有坏,而非“就好”,人的是非之心良知比简单的感觉快乐更高级,从哪里看出来呢?像以下情况会获得快乐,但不是“开心就好”“快乐就好”里的“就好”的:
1.(腔键)
印度的(呛间)案高发,重要的原因是有纵欲文化。以前有的司机开到荒无人烟之地(抢建)女乘客,最近的网约车(强碱)女乘客事件,都是(型块)感作祟。
2.意淫
比如想像跟不可能存在的异性大保健并且现实中缺乏追求异性的行为。
3.(读拼)
(杜萍)能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但是(肚拼)有害健康。
4.吃货
吃能带来快乐,但不注意吃也会带来“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5.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被有的人称为电子海洛因。我的认知没有到这种地步,对于电子游戏我在《如何对待电子游戏》里有写,这里不展开。
6.(报录)癖
(豹鲁)癖是在公共场所(保鹿)自己让别人看不愿意看的(升值启),以男性居多,获得快乐的感觉。
7.(幸疟带)
(幸疟带)使得精神上产生快感,肉体受刑后会分泌一些化学元素减少痛苦,对一些人来说也有快感。
8.打压别人
做“喷子”打压别人能带来快乐。
9.把自己的过错怪罪于无辜者
国外有个作家对采访过的富人做统计,发现他们有个异于常人的共同点是出过错了先从自己那找原因解决。
10.不合理的好面子
比如出去吃饭吃剩不打包。官渡之战的袁绍和崇祯皇帝的表现也有这个因素在里面。好名是王阳明心学要去的三大私欲之一。
11.不合理的要求美丽
网上有句话“颜值即是正义”,表达了人们对颜值的过度关注,网络直播是个例子,长得漂亮的主播的收入比做学术的高得多,据我所知,目前中国正常运营的直播平台只有斗鱼有文化板块,而文化板块只有一两个文化主播能以此为生的。而相对于那些颜值和游戏主播,这个相当于成千上万倍的差距,这个已经不是说观众忙完想休息一下所应该带来的差距了。
投入制作产品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两个国家有同样的资源制作战斗机,他们拿了多的资金给战斗机和自己的办公大楼美化,就少了资金投入到战斗机的实战性能提升当中。人们日常买到的商品也是如此。
12.某种强迫症
完成了这种强迫症能产生快乐,比如看书一定要每一行每一个字都看完,生怕遗漏。
13.买买买
购物能获得拥有的快乐和被商家伺候的快乐,那些小孩打赏游戏主播,花光低收入父母的某钱,也是小孩为了获得被主播感谢的快乐、主播快乐的快乐与与主播交流的快乐。
美国曾经统计获得彩票头奖的人的结局,结果发现大多数破产了,这里能估计他们过度消费是重要的原因。
14.好一腔热血
汪精卫是个例子,他说过自己不喜欢内政,喜欢抛头颅洒热血。
有个学友十分好热血,《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我认为发这个回复不错:古巴危机,美苏双方都有大量核弹,潜艇能自主决定发射核弹,只是热血的话就按下发射按钮了。
15.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不喜欢受到约束、限制和统一,弱化社会义务,都与快乐有关,我之前有说过其问题[1]。
16.不选择没那么快乐的
小说《三国演义》的快乐度比纪实的三国史料快乐度高,多数商业作品为的是吸引观众,比较典型的网络叫做“爽文”,与纪实的作品要求尽量真实,和严肃的作品里作者想发表自己的真正观点不同。
药日常难以做到家常菜那么好吃,家常菜日常难以做到商业能牺牲健康度专门针对口感做出来的饭菜好吃,商业的饭菜难以做到针对好感制作的成瘾性的(读屏)好吃。解决痛苦的方法再好,也没有长痛不如短痛马上挂了此生再没有痛苦来得彻底。所以好感主义和没有痛苦主义不是个好追求。
如果说看最后的快乐是不是好的决定,那么人要去世前最后才实施上述行为是对的吗?也不是对的。
来源及释义:
[1]《西方说的自由是自然的自由吗?》、《自由的问题》、《自由是一句口号》心学和性格,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