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听咖啡馆的课,都是阅读完书,再来听。今天《教育的目的》听完了,以前只是边做事边听,现在是满怀敬畏的去听。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
阅读是为了什么?
目前就我来说,是为了获得一种观念,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力量。
之前的阅读是喜欢,多是小说,不断遭遇主人公或是事件,从中找到共鸣。真正提升认知几乎没有,只是培养了语感或是丰富了语言。
还有就是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成为装饰自己身份的饰品。
昨天听课,才发现,自己对阅读的理解,皆是出于博雅教育。骨子里,希望自己做一个贵族,脱离烟火味,远离日常琐事,沉浸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有高尚情操,有精致生活,有高雅的精神享受。
原来显然是误解!
这种潜意识并未被发现,而是直接影响了孩子,孩子反复强调35岁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就是开咖啡馆,看书,云游。看上去是一种脱离世俗的生活,但其实只是一种逃避或是一种“小我”的追求。
我们也曾探讨过,真正过上这种理想生活后,会不会空虚和无意义感?因为你对世界不再有价值。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更不要提改变世界了。
生而为人,应该胸怀天下,有大志气,以大格局做小事情。通过阅读习得的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为对世界的智慧认知,或是改变世界的力量,那么也是死知识,也没有意义,阅读也只是阅读而已。
再细致一点的逻辑是:
阅读—改变认知—重塑观念—实践—改变世界—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力量—重复上述过程—改进观念—优化实践—自我实现—真正的自由。
魏老师讲: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从现实到观念,就是从实践中来,不断反思改进,这是皮亚杰的观点,是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审辨式思维的方式;另一种是从观念到现实,采用经典研读的方法来指导实践。这是维果斯基的观点。
那么,经典研读就是重塑观念,然后指导实践。这才是阅读的终极意义。
(以上观点皆来自魏老师讲座《教育的目的》啃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