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民的名义》:道不尽的官场

《人民的名义》:道不尽的官场

作者: ZEX泽西 | 来源:发表于2017-05-06 01:44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热播,不少落马的高管坐在镜头前,亲口讲述自己走过的弯路。然而,这部纪录片更多的是站在说教的角度,警示意味明显。而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则以艺术的角度虚构了一场席卷汉东省及其省会京州市的反腐风暴,从细节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十八大以来的主旋律。

整部作品中,藏得最深的大Boss当属汉东省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他原本是汉东大学才高八斗的法学教授,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皆出自其门下。在弟子祁同伟高攀上父亲是省政法委书记的梁璐后,高育良借机转入仕途。作为政法口的一把手,高育良代表着汉东省政法口的最高权威,更是侯亮平心中启蒙开智的恩师。然而随着关键证人的突破,所有的矛头齐刷刷地指向似乎最不可能出问题的高育良。在谜底彻底揭晓后,侯亮平带着中纪委巡视组成员到了高育良办公室。面对摆在面前的证据,高育良仍然冠冕堂皇地拿法律给自己当挡箭牌,连侯亮平也不禁为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暗自吃惊。高育良这样的干部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可能前一天还在会议上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第二天中纪委网站上就挂出了涉嫌严重违纪的通告。这种人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危险。

高育良是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在汉东官场上从没栽过跟头,而作为他头号政敌的省委常委、京州市市委书记李达康却是一个另类。此人虽也精于算计,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改革“闯将”。他思维开阔,作风强硬,愣是把林城市荒凉的采煤塌陷区改造成了八十七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由于做过前任省委书记赵立春的秘书,他的班子被称为“秘书帮”,与高育良的“政法系”相对应。如李达康一类的实干型官员,中国历朝历代均不缺乏,但他们往往因为处理不好官场中的复杂关系而遭遇挫折。李达康自己就坦言,身边没有真正能信任的人,连妻子都在背地里搞腐败。若不是从中央空降的省委书记沙瑞金欣赏并有意保护李达康,在反腐风暴中他很有可能成为高育良的政治牺牲品。

最令人唏嘘的角色是“政法三杰”中侯亮平的老学长祁同伟。当以优等生身份从汉大毕业的祁同伟发现自己将来很可能在一个无名乡镇的司法所度过余生时,他怕了。于是他开始违心地倒追大自己10岁的辅导员梁璐,为的是利用其省政法委父亲的权势为仕途铺平道路,更是为了找回所谓的“尊严”。无爱的婚姻不是套牢男人的枷锁,尤其是祁同伟这样不安分的人。这时,高小琴出现了,一个没有什么远大追求,同样把金钱地位看得高于一切的女人。不知是臭味相投还是惺惺相惜,两人最终坠入爱河。山水度假村成了祁同伟的第二个家,至少,在这里他不用看别人的眼色,可以尽情释放压抑的欲望。事情败露后,祁同伟逃到了孤鹰岭,当初在缉毒行动中救他一命的地方。凭着仅存的一丝良知,他遣走了恩人秦老师,在侯亮平劝降声中举枪自尽。假如侯亮平没有找到祁同伟,也许他会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了却余生。但与其苟且着活着,他也不愿意接受侯亮平的审判。他已经自卑怕了,也自负惯了。即使坠下悬崖,也要面带微笑。

处在官场之外的高小琴是整个官商勾结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她和双胞胎妹妹高小凤本是京州湖心岛一对普通的渔家女,在商人杜伯仲的介绍下成为高育良等官场要人的玩物。后来通过丁义珍的运作,高小琴和祁同伟在京州市郊的公路边低价购入一块风水宝地,建立起山水度假村。发达后的高小琴变成了心狠手辣的女强人,也是山水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如果说山水集团是畸形政商关系孵育出的怪胎,那么大风厂则反映出中小民营企业生存的困境。由于银行大多不愿意把钱借给风险较高的私企,大风厂厂长蔡成功不得不依靠民间高利贷维持资金周转,甚至要拆了东墙补西墙。前段时间传遍全国的刺死辱母案也正是反映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高小琴凭借手腕把在政商两道左右逢源,但最终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面对这部现象级火爆的作品,不能一味地以迎合“反腐”的主题而捧上神坛,其中反映的官僚主义文化更需要人们警惕。中国是有着封建传统的社会,即使是在当今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今天,人治代替法治、人情大于法律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对此类现象批判的声音小,暗示其合理性的成分大,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误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民的名义》:道不尽的官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he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