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行间字里,再不是眼前朝夕

作者: 宋小温 | 来源:发表于2016-07-12 08:02 被阅读245次

做为一个天秤座的姑娘,天秤座所为人称道的优点,什么高颜值、高情商、气质优雅……我通通没有,缺点倒是毫无保留的继承了下来(虽然天秤好像也没啥缺点)。喜欢潇洒自在,但却又无时无处不把天秤的纠结体现得淋漓尽致。

喜欢对称的东西,容忍不得视线内的任何一件物品不在预料的位置。买一件东西会在货柜前纠结半个小时,颜色、品牌、价格、味道、样式、性能……恨不得所有的方面都要达到最佳,若两个标准有差异,又得在两个标准之间衡量到底孰轻孰重;甚至发条说说、发个朋友圈,我都要反复确认几遍,表情、文字是否合适,标点符号有没有错误,图片的顺序是不是和我设想的一样……有的时候特别痛恨自己的纠结,总是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消磨时间。

写篇文章也一样,不大喜欢鸡汤文,所以会反复确认几遍,有没有不经意间的熬制,会反复纠结标题和内容是不是相符;如果是系列文章,会一次一次的翻看第一篇以及前几篇,确保每一篇的格式、文风、情感达到一致。执着到变态的喜欢着统一美、对称美。

然而在现实里,别说一生了,就是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思想情感的变化都是在所难免的。既然有变化,自然就会有差异,于是自己就陷入了不停的与自己争斗的漩涡中,然而这个漩涡却是既徒劳又毫无意义的。

当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坚持每天写一点东西以来,这种情况就更甚。一方面想如实地记录一些自己的想法,不管对错;另一方面却又时刻在意着他人的眼光。时常在这两种思绪中来回拉扯,真他妈不洒脱!枉我常自诩随性自在!

长期处在同一境况时,容易陷入眼前朝夕。翻看自己曾经的文字,某一时间段全是伤春悲秋、无病呻吟;某一时间段又是各种迷茫、前途无望……写作是一个剖析自己内心想法的过程,剖析得越深刻,越能引起共鸣。可也正因为如此,很容易陷入一个名叫“自我”的怪圈,动不动就是“我认为”、“我相信”、“我想”、“我觉得”,带着浓厚的个人主义。

研读名家经典,很容易发现,名家都是将剖析“本我”上升到了“大我”,将描写眼前朝夕扩展到社会现象甚至是哲学意义,从而成就大格局、大境界。

从前以为“文采”是辞藻华丽、形容丰富。以至于看一些名家作品(尤其是散文、杂文)时,常怀疑这一板一眼的写实、平淡如水的叙事,究竟是如何成就一代名家的?这时往往就会想起韩寒的那句,“名人放个屁都是香的,普通人写出了一部红楼梦也无人问津。(原句不记得了,大意是这样)”。于是腹谤,这些人不过是顶着名家的光环,写些毫无特色的东西罢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能发现经典的魅力。这些文字,虽平淡朴实,却是一字一句都耐得住细细的思考、推敲。而他们也擅长将眼前朝夕上升到社会层面,甚至是哲学层面来分析。以小见大,从眼前朝夕中获得写作的灵感,却绝不局限于眼前朝夕。

格局、眼界、见识和年纪有关,却并非完全取决于年纪。那么多的纠结也只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以及对生活的掌控力度不够。

所以,我写不出深刻的文章,也许真的只是因为我读书少。╮(╯_╰)╭

相关文章

  • 待到行间字里,再不是眼前朝夕

    做为一个天秤座的姑娘,天秤座所为人称道的优点,什么高颜值、高情商、气质优雅……我通通没有,缺点倒是毫无保留的继承了...

  • 再抬头 天空再不是 原来那片 再睁眼 眼前再不是 原来那人 再回望 记忆再不是 原来模样 过往无迹可觅 阴影无处可...

  • 清梦一帘

    那年烟雨迷离,不经意换了角色,匆匆提笔写下三言两语。看谁落寞空了白头,待到行间字里,曲中人谁看见。 ——双笙书

  • 出署记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待到某一日, 与君共朝夕。

  • 小耳日记 | 再不是那个少女

    再不是那个少女 为赋新词强说愁 再不是那个少女 无所事事悲春秋 再不是那个少女 花开花落情迭起 再不是那个少女 风...

  • 等待

    我在幻想中与你道别 再不是花和叶子的关系 待到并蒂莲花开放的时候 我想,我和回忆诀别 次日我再次清醒 诚诚恳恳 许...

  • 从前

    遥想当年勇, 胜似在眼前, 朝朝夕夕跑, 渴望创史篇.

  • 卜算子·念佳人

    倾城佳人笑,仙乐丝竹绕。自古红颜多薄命,君王孤难眠。颓然酒连盏,朝夕宿花巷。待到油枯灯尽时,不忘嫣然眸。

  • 一百年太短只争朝夕,创业莫待到白头!

    有多少次黑夜之中迷茫无助,望不到前方?有多少次看中一个项目,却犹豫不决,徘徊在得与失之间,任由机遇白白流走?人生太...

  • 再回首

    酒饭已了各西东, 惭愧眼前漫酒盅。 待到瓜熟蒂落日, 与君持箸傲苍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待到行间字里,再不是眼前朝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ij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