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道德经》之五十九
【原文】
治 人 事 天 , 莫 若 啬 。夫 唯 啬 , 是 谓 早 服 ﹔早 服 谓 之 重 积 德 ﹔ 重 积 德 则 无 不 克 ﹔无 不 克 则 莫 知 其 极 ﹔ 莫 知 其 极 , 可 以 有 国 ﹔有 国 之 母 , 可 以 长 久 ﹔是 谓 深 根 固 柢 , 长 生 久 视 之 道 。
【大意解读】
治 人 事 天 , 莫 若 啬 。
做人做事要遵循自然大道,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珍惜节省精神与物力。
夫 唯 啬 , 是 谓 早 服 ﹔
会了珍惜节省,就可以说早日得以顺从自然大道。
早 服 谓 之 重 积 德 ﹔
早日顺从自然大道,就可以积累厚实功德。
重 积 德 则 无 不 克 ﹔
积累了厚实功德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
无 不 克 则 莫 知 其 极 ﹔
具有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德行,就没有谁能够知道德行的广大极致;
莫 知 其 极 , 可 以 有 国 ﹔
没有谁能够知道德行的广大极致,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国土了。
有 国 之 母 , 可 以 长 久 ﹔
拥有了自己国土的根源,就可以长久存在了。
是 谓 深 根 固 柢,长 生 久 视 之 道 。
这就是根深蒂固、长久生存的道理。
【读后略议】
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道人说什么也不会离开道。
学道的政治家可以从管理层面去体悟大道,学道的老百姓可以从身心方面去体悟大道,殊途而同归。
啬,与其说是吝啬、珍惜、节省,倒不如说是内敛、寡欲更妥帖。只有内敛、寡欲,人的心才可能从纷繁的人、事上脱离出来,回归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清净大道,这个其实就是真正的自己。
所谓的国,就是真正的自己,就是莫知其极的大道,就是人们的心所依止的地方,有了这个根本和依靠,在滚滚红尘中就不会迷失,从而能够顺应大道长生久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