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家长都在跟咨询我们,孩子在家沉迷手机电视,怎么说都没用。
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那在我们聊这个话题之前, 我就先跟大家分享下一件发生在我家的事情
有一天晚上,我从外面回家,刚到家门口,就听到儿孩子和爸爸的吵闹声 儿子边哭边喊:“为什么不让我看电视?为什么明天才能看?你今天不让我看,我明天就一直看,看几十集,看几百集。”
爸爸气愤地说“天天看看看,眼睛都要看瞎了!以后不准看了!”
因为我平时是不太制止孩子电视的。
一般我会跟孩子提前孩子约定好今天看几集,看完之后他会自己主动把电视关了,
但是现在 因为爸爸强行不让看,就激发了他报复性的反弹,
从原来的看几集到满脑子都是想要看电视,可怕不?
这个画面,是不是很多家长都似曾相识呀?
那为什么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习惯,我们会越禁止,反而越无效呢?
心理学里面有个大名鼎鼎的潘多拉效应。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
就是说:我们越好奇的时候,就越想揭开真相。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不禁不为、愈禁愈为",
我们爸爸妈妈们的禁止或命令就像是打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潘多拉盒子,
我们不停地用阻止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在触发他们打开盒子的动力。
既然阻止不但无效还会起反作用,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让孩子学会合作 比我们去禁止他有用。
在我们情商课上,我们会教给孩子们合作的精神:就是我们即不委屈自己,也不强迫别人。
还能顺利完成任务,达到共赢。
那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和尊重。
我记得有一本叫 《小调皮卡米》的绘本。
故事 中“卡米妈妈”的做法 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面对爱看电视的小卡米,她不是一上来就骂 就禁止,而是先是提醒他,
但是卡米并没有听进。她也不动声色,而是想了个迂回的策略。
买来一个倒计时玩具当礼物送给卡米,然后和她做了约定、看一段时间的电视就要中途休息一下,
换一个项目玩。每次都会约好时间,倒计时玩具铃由卡米保管,铃声一响,卡米就需要关上电视,去玩别的项目。
卡米答应了。铃声一响,虽然一开始也仍然会有点小抱怨,啊呀,怎么这么快呀,但她还是做到了。
放下电视,出门去院子里搭帐篷、和自己的玩具玩过家家的游戏,很快她就投入了进去,
接着她又看书,时间过得很快,她也发现除了看电视,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自己可以做!
那在我们家,经过那次和爸爸的争吵,我们就和耀宝也有了一个约定,
就是以后不管是看电视还是玩手机,每半个小时就要必须要去休息一下眼睛。
那因为他才四岁多,还不认表,他就自己想办法,把家里的天猫精灵放在身边,半小时后叫他。
音乐一响,就自己去一边玩玩玩具,跑跑跳跳,休息完了再去看电视。
但很多时候,他真的是玩起玩具玩的兴起了,就自然而然的把那些电视呀 手机呀都抛到脑后去了。
所以看,给孩子多一点自主的掌控感,帮他发现其实我们每天都有太多好玩的事了,
他也就不再沉迷于电视!
还有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明星妈妈海清,大家都知道她有个“神仙级”儿子 蛋妞,阳光帅气,品学兼优,极为自律。
随便在她微博上一翻,就能看到很多关于儿子的话题,不仅学习上特别自觉和刻苦,兴趣还特别广泛,书法、绘画、英文、乐器、写作样样拿得起,是不是挺令人羡慕的?
但在海清看来,儿子蛋妞与一般孩子没有多少差别。
比如她让儿子不要躺着看书,儿子会说“不,我没有躺,我是靠着”;
她让儿子戴牙套,儿子会说,“妈妈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呢?”
不仅怼起妈妈来和普通小孩儿没差,在喜欢的事情上也是一样一样的,比如爱玩游戏。
可是这些在海清眼里都没有成为挑起矛盾的坏事。
在她看来,儿子有些小顶嘴的语言是特别有趣的,那就是孩子的思维世界。
因此,她很少用阻止的方式去管教儿子。还经常陪孩子一起玩游戏。
这波操作,是不是即增加了母子间的共同语言,又悄悄地提前帮孩子把关游戏是否健康。
没制止,也就没反逆;不稀罕,也就不会那么沉迷了。
孩子的反馈系统就是这么简单,寻寻常常的游戏我什么时候想玩就可以玩,
那我为什么还要抛下一切 争分夺秒或是偷鸡摸狗地玩呢?
其实有时候,我们把潘多拉效应用好了,也会是个宝。
潘多拉效应的本质是好奇心,好奇心也有两幅完全不一样的面孔。
有时候它是让孩子沉迷、沦陷的小恶魔,有时候,它也是孩子汲取知识、获得进步的内在动力来源。
是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引发创新,并且产生真正的价值的。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去看我们的养育,主动去触发孩子身上的“潘多拉效应”,也会变成一件好事情。
我家耀宝,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虽然他也是沉迷与电视和游戏。
但是我发现一个现象,他会经常自己设计一些游戏来给我玩。
设计的游戏里居然有还经常涉及到物理、化学方面的,甚至还有些关于逻辑编程方面的。
让我吃惊不小。后来通过跟他聊天,他告诉我,他找到了一些动画片和科普节目,还兴奋邀请我和他一起看,热心的教我。我个人觉得,这些好的节目,我为什么不让他看呢?
还有,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肯读书。
为了引导他们喜欢读书,他们的父母苏洵夫妇不仅晓之以理,喻之以义,而且施之以"魔法":每当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时候,他就躲在旮旯(gala)里读书,孩子们一来,他就故意把书"藏起来"。
父母 "偷偷摸摸"、"神神兮兮"的举动让孩子们好奇不已。
他们猜想父母一定阅读什么好书。
满怀追根究底的欲念,他们乘父母不在家时,把父亲藏起来的书"偷"出来读。
日复一日,读书竟成了苏轼和苏辙的乐趣。
苏轼、苏辙热爱读书,发奋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与父亲苏洵被誉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所以,当你再去吼孩子,让他入下手机,关了电视的时候,请一定暂停一下,想一想,
然后告诉自己:越阻止,越要做!只有想办法学会与孩子合作,我们才能达到共赢!
枫岚情商妈妈团
点亮你心中的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