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打电话说要去乡下帮老母亲收麦子,让我照顾上幼儿园的仔仔几天。
仔仔六个月的时候,弟媳就跟别的男人跑了,原因是表弟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仔仔从此成了没妈的小草。表弟抱着六个月大的仔仔敲开我家的门:“姐,救命!”望着怀里嚎啕大哭的仔仔,心里咒骂那个没有良心的女人,手里接过仔仔看是不是尿了拉了?
仔仔就这样在你家我家他家来回养着,一直到上幼儿园才回到表弟身边。如今已经四岁了。这养儿的艰辛可想而知,表弟很珍惜仔仔,仔仔也很听话。
接了仔仔回家,一路上他就是个小话唠,不停的跟我说一些无厘头却又很心酸的话:“姑妈,我们今天晚上吃外卖好不好?”“为什么要吃外卖呢?姑妈给你做牛奶鸡蛋羹好不好呀?”“爸爸说外卖是大餐,我想跟姑妈吃大餐!”“……”“姑妈晚上要跟我睡吗?”“姑妈当然跟你一起睡啊!”“爸爸说我是男人只能跟男人一起睡。”“……”真不知道这又当爹又当妈的表弟平时都给孩子教些什么?我满头黑线……
进了家门,我没有换鞋就近直儿去了厨房放买的一大堆东西,仔仔突然大吼着对我说:“姑妈,你为什么不换鞋就进厨房?”我连忙道歉说:“姑妈手里的包太重了,姑妈拎不动了,所以要赶快放到厨房休息一下”。仔仔好像很生气,跑过来说:“那也必须先换鞋!老师说了,事情要一件一件做!”“……”
我做好饭喊仔仔洗手吃饭,盛好饭出来看他已经坐好了,我顺手拉开一把椅子坐下,仔仔又吼到:“姑妈这是爸爸的位置!”“爸爸不在姑妈就不能坐吗?”“姑妈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姑妈你为什么要坐爸爸的地方?姑妈你还让不让我吃饭了?”“……”无奈,我只好换座。
九点,该给仔仔洗澡准备睡觉了。因为有了前两次的教训,这一次我决定先问他,我们该先洗脸还是先洗脚。仔仔:“姑妈你是小孩子吗?你不知道先洗脸还是先洗脚吗?”“……”洗漱完毕,哄他上床,找出一本书准备给他讲故事,仔仔:“姑妈,你没有手机吗?”“有啊,怎么了?”“那你为什么不放手机给我讲故事呢?”“……”“姑妈想自己讲故事给你听”“可是姑妈,爸爸都是用手机讲故事的!”“姑妈讲的故事比手机讲的好听”“哇,哇,哇”仔仔开始大哭了起来。说什么都得用手机听故事。我有一次妥协了。好不容易哄睡着,给表弟打电话质问他,平时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怎么把孩子教的为所欲为,表弟很愧疚的说了句“姐,给你添麻烦了!我明天就接仔仔回来!”“……”顿时心塞不已。
我打电话给我朋友讲了仔仔的情况,她告诉我说这是3、4岁的孩子对秩序最敏锐的时期。让我不要急躁,认真引导,因为仔仔一直跟爸爸生活在一起,他还不懂得面对秩序以外的事物,所以他才会大哭大闹。
秩序敏感期的表现:吃饭时每个人都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上;爸爸的拖鞋客人不能穿;妈妈进门后一定要先放包包再换拖鞋,否则就要出门再重复一遍“正确的”程序……如果不按他的意思,孩子就开始大哭大闹,不依不饶。
做父母的当孩子“无理取闹”时,我们一定要理解孩子,并且配合和引导他,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孩子。
如果我们帮助孩子平稳度过秩序敏感期,将有助于孩子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并且建立稳定的安全感,不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将来会比较乐观、热情、积极。
教育孩子,是一门有耐心的心理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