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与生活》0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与生活》02

作者: k2_never | 来源:发表于2017-09-20 21:46 被阅读0次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与生活》02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会你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如何评估心理现象的因果和心理现象的相关来帮助你提高批判性思维的技巧。


发现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范畴,它们通常是依次发生的:形成想法(发现)然后去检验它(验证)。发现的背景(context of discovery)是研究的开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识,人们形成一个新的观点或者对于某种现象形成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考方法。真正有创造力的思想者的标志是发现一个新的真理,它可以朝着更好的方向推进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一般来讲,心理学理论试图揭示大脑、心理、行为和环境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理论(theory)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大多数心理学理论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determinsm)的假设。这一假设认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

假设(hypothesis)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以检验的阐述。当科学数据不能证明一个假设的时候,研究者必须重新思考他们理论的面貌,因此,理论和研究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

发现的背景另一个重要部分是研究的参与者必须具备特别的态度和价值观。科学要求对任何结论持有开放的批评的怀疑的态度,直到它已经被独立的调查者所接受。

保持开放性有两个目的:

  • 首先,它使得真理保持一种暂时性特点,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数据的修正;
  • 其次,开放性使得研究者愿意去评估一些重要现象的陈述,而这些现象是他们个人所不能相信和接受的。

科学实践的基础是尊重那些通过控制的观察和仔细的测量而获得的事实。在科学的领域内,当好的数据和专家的观点发生冲突的时候,数据将赢得胜利。保密在研究程序中是被禁止的,因为所有的数据和方法必须最终公布出来以得到公众的验证,也就是说,其他的研究者应该有机会来审查、批评、重复或是驳斥这些数据和方法。

验证:客观性的保障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研究者进行的工作是从发现到检验理论。验证的背景(context of justification)是把证据拿来验证假设的研究阶段。当试图得到可以产生有效结论、令人信服的证据时,心理学家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们依赖一个同盟者——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它使成功成为可能。科学的方法是通过将错误降低到最小,提出可靠的归纳等方法来收集和解释证据的一般的程序集合。心理学被认为是一门在某种程度上遵循科学方法所建立的规则的科学。

在科学研究的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阶段主观性必须被降低到最小,人们用程序的保障措施来增加客观性。

观察者偏见和操作性定义

当不同的人观察同样的事件时,他们并不总是“看到”同样的事物。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描述观察者偏见的问题以及研究者所采用的补救步骤。

客观性的挑战

观察者偏见(observer bias)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通常,人们看见的、听到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而不是事实本来面目。观察者偏见所起的作用就像一个过滤器,一些事情被看成是有关系和重要的,而另外一些则被忽略为无关的和不重要的。

观察者偏见的一个例子:

观察者偏见

补救措施

为了使观察者误差降到最小,研究者依赖于标准化和操作性定义。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意味着在数据的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 测验或实验条件的所有特征应该充分标准化以便所有研究的参与者经历完全一样的实验情境。

观察本身也必须标准化:科学家必须解决这样的问题,即如何将他们的理论转化为含义前后一致的概念。对概念含义进行标准化的策略我们称为操作化。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以测量它或决定它存在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在一个实验内使含义标准化。一个实验中的所有变量必须给予操作性定义。变量(variable)是一些在量和质上变化的因素。在试验中,其值相对于情境中其他变量而言独立自由变化的刺激条件被称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其值是一个或更多自变量变动的结果的变量被称为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他们依赖于刺激条件的变化。

实验法:另一个可选择的解释和控制的必要

为了克服因果关系中的模棱两可,研究者运用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s):它们操作一个自变量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有影响。

客观性的挑战

当心理学家检验一个假设时,它们经常在头脑中对为什么自变量的变化可以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影响因变量有一个解释。为了使这一假设得到最强有力的支持,心理学家必须对可能存在的备选解释非常敏感。当一些并不是实验者有意引入到实验情境中的因素确实影响了被试的行为,并对数据的解释增加混乱的时候,我们称这些因素为混淆变量(confounding variable)。当一些被研究的行为效果真正原因被混淆的时候,实验者对数据的解释就会冒风险。

尽管每一个不同的实验方法都潜在着一些特殊的备选解释,我们仍然可以明确两种几乎存在于所有实验中的混淆,即期望效应安慰剂效应

当研究者或观察者向被试暗示他所预期发现的行为,并因此引导出期望的反应时,非有意的期望效应(expectancy effects)变发生了。

当没有任何一种实验操作时,参加实验的被试也改变了他们的行为,这时,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就发生了。安慰剂效应指的是由于个体对于治疗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信念所导致的健康的增强。

实验者必须要考虑到被试会仅仅因为意识到他们在被观察或被测验而改变行为。

补救措施

由于人和动物的行为很复杂,往往有多重原因,因此好的研究设计应该能够预期到可能出现的混淆并且采取策略来消除它们。研究策略被称为控制程序(control procedures)——它是一些力图使所有变量和条件(除了那些与被验证的假设相关的)保持恒定的方法。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保证实验助手和被试都不知道(双盲)哪一名被试进行了哪项处理来消除偏见。这一技术被称为双盲控制(double-blind control)。

为了解释安慰剂效应,研究者通常引入一个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实验条件,我们称为安慰剂控制(placebo control)。安慰剂控制属于控制的范畴,以使实验者确保他们自己正在进行恰当的比较。控制情况下的数据为我们评估实验效应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线。

有一些实验设计,我们称其为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s),被试被随机地分配到实验条件(接受一个或多个实验处理)和控制条件(不接受实验处理)下,来接受不同的程序。随机地安排是研究者力图消除潜在被试中和个体差异有关的混淆变量的主要步骤之一。

另一种试验设计称为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用每一个被试作为他自己的参照。A-B-A设计(A-B-A design)中,被试首先经历基线情境(A),然后进行试验处理(B),最后再回到基线(A)。回到基线,使得实验者能够非常确信处理导致的变化不存在混淆的变量,如时间的流逝等。

尽管这些研究方法经常允许研究者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最强的表达,但一些条件会使得这些方法不能令人满意:

  • 首先,在一个试验中,行为经常在一个表面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条件因素被如此强烈的控制,以至于环境本身就可能歪曲行为,使它们和自然发生的时候不一样。
  • 其次,研究中的被试往往知道他们在参加实验,在被测量和检验。
  • 第三,有一些重要的研究问题受到伦理的约束而不可能实施。

相关性

当力图决定两个变量、特质或者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时。心理学家使用相关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关并不意味着一个事件可以导致另一个事件的发生,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相关可能反映一部分因果关系,也可能根本就不反映因果关系++。

相关只是一种伪装成因果的巧合。

相关性

心理测量

由于心理过程是多样化的、复杂的,因此,对于测量心理过程的研究者来说这是一项挑战。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使这些看不到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能够被看到,使内部事件和过程外化,使个人经历公开化。

获得信度和效度

心理测量的目标是产生可信和有效地发现。

信度(reliability)指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结果具有可信性指在相似的测验条件下该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效度(validity)指研究或测验得到的信息精确地测量了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心理变量或品质。一个有效的实验意味着研究者能把研究结果概括到更大的范围。

自我报告法

自我报告法(self-reportmeasures)是口头报告(写或说)研究者提出的问题。研究者设计可信的方法量化这些自我报告,这使他们能对不同个体的反应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自我报告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自我报告可能受社会期望的影响——为了产生赞许性(有时是非赞许性)印象,人们通常给出错误的或误导性的答案。

行为测量和观察

行为观察(behavioral measures)是研究外显行为和可观察、可记录的反应的方法。

观察是一种研究人们做什么的主要方法。观察者可有计划、准确和系统地进行观察。观察或者集中在行为的过程或者集中在行为的结果。

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尊重人和动物的基本权利是所有研究者的基本义务。

成为明智的研究用户

对于任何处于不断变化社会中有责任的人,都有必要仔细推敲这些思考技巧,因为我们的头脑总是被所谓的真理、错误的“常识一样明白的”虚构的故事,以及服务于特别利益集团的带有偏见的结果所填满。一个有判别力的思考者要超越已有的信息,发掘隐藏在信息表面下的真正的含义,以理解信息的本质为目标而不被表面的映像和风格所迷惑。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你依据自己和他人的证据作出英明的决策。

  • 避免把相关关系推论为因果关系。
  • 要求关键术语和概念有操作定义,并对其含义达成一致意见。
  • 你很容易在寻求辩解时发现确定的证据。但在寻找确定的证据前,首先要考虑如何反驳某一理论、假设或信仰。
  • 总是对已提出的明显解释寻求其他的可能解释,特别是那些有利于提案人的解释。
  • 认识到个人偏见能歪曲对现实的理解。
  • 怀疑对复杂问题给出的简单答案,
  • 怀疑对复杂现象和难题给出的单一理由和对策。
  • 质疑任何关于治疗、参与或产品效果的声明,办法是找到比较结果的基础:比较什么?
  • 成为思想开明而又好怀疑的人:认识到大多数结论都具有尝试性和不确定性;寻找新的证据来减少你的不确定性,同时使自己能不断变革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 向权威挑战,那些权威通常用个人的观点代替证据,而且又不接受建设性的批评。

相关文章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与生活》02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会你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如何评估心理现象的因果和心理现象的相关来帮助你提高批判性思维的技巧。 发...

  • 综合|心理学研究1.3

    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研究心理学问题所采用的各种具体途径和手段,包括仪器和工具的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例...

  •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步骤,他们通常是依次发生的:第一步:观察、信念、信息以及一般知识,是一个人萌生出一个...

  • 第二次课程―刘会琴

    1、(1)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2)学习到心理学的实质。 (3)对于教师资格证...

  • 5本心理学书籍,让你更加了解意识

    导读:5本心理学书籍,让你更加了解意识。《心理学与生活》《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个研究》《探...

  • 2018-01-30

    《心理学读物》 基础书籍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 霍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巴斯《进化心理学》 自我成长 麦...

  • 当代心理学有哪些重要的研究取向?

    当代心理学有哪些重要的研究取向(研究范式)?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 心理学考研改革历史(新人向)

    心理学考研专硕与学硕? 心理学考研统考与自主命题? 心理学考研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 很多考心理学研究生的...

  • 《老年心理学》阅读笔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三小节

    (一)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都可应用到老年心理学的研究中,只不过在应用的时候需要具体考虑老年人的...

  • 普通心理学(一)—绪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学科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学科,主要有下面几个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与生活》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ha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