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
在专业领域,特别是企业界,并不缺少那些为他人提供建议的人,目的是为了教他人如何提高绩效。
要想提高绩效,需要辨认并拒绝三种流行的错误思想:
第一种:认为某人的能力通常受到基因特征的限制,常常有“我不能”“我做不到”或“我不是”之类的表述。但是,如我们所知,人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帮助自己大幅度的提高,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潜力。
第二种:认为足够长时间做某件事情,一定会更擅长。我们很清楚这种思想错在哪里,以同样的方式不断做某件事情,并不是提高绩效的表现,反而让人停下脚步。
第三种:认为只要努力,就能提高。现实是,加倍努力并不一定会换来更大的进步,需要我们运用一些专门提升特定技能的练习方法。
刻意练习让我们纠正了观察视角:我们每个人都能取得进步,和天赋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更需要正确的方法。
有一种特别的方法:边干边学,常常被应用在那些平日里工作忙碌的人。例如那些商界人士很难挤出时间来练习技能,他们和那些专业运动员不同,不可能花大量时间练习,因此是否存在将正常的商业活动转变为有目的的刻意练习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公司会议上,面对某个同事正在做幻灯片演说,只需要坐在一边使自己保持清醒听完。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进行重新设计,将这次演说的机会作为每个人的一次训练?
训练可以这样进行:演说者选择一项特定技能,要求大家在演说期间着重关注并提高这种技能。技能可以包括:说有趣的故事,即兴讲解,减少对幻灯片的依赖等。当演说者在做演示的时候,观者要做好笔记,及时给予反馈。这种训练经常进行,员工就可以稳定提高自己的技能。
边干边学的方法在于会让我们熟悉练习的习惯,思考如何练习。如果我们意识到日常练习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可以用练习来实现进步,我们就会找机会将那些日常商业活动转变为练习活动。让练习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对于刻意练习原则,不妨问一问是否肯定以下这些问题:
这种方法是不是逼人走出舒适区,做一些并不容易的事情?
有没有提供绩效和表现的即时反馈?
有没有辨别出他们所处行业领域的最杰出人物?是什么因素将杰出人物和其他人区分?
训练是不是被设计用来提高行业或是杰出人物所拥有的特定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