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历史有意思
爱新觉罗家族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看庙号就知道他的不甘

爱新觉罗家族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看庙号就知道他的不甘

作者: 张忆君 | 来源:发表于2019-05-23 06:59 被阅读3次

按理说,谥号才是后人对死去君王的评价,但我们也都知道,儿子评论父亲,臣子评论君王这种事在中国人看来本身就很不应该,既然真的评论了,那也就只能是充满溢美之词,一开始的谥号都很短,比如刘邦的谥号是高皇帝,杨坚的谥号是文皇帝,刘秀的是光武皇帝,但是,后来谥号用到的词就越来越多了,个个都奔着30个字去,而且个个都是好字。所以,到了后来,谥号这个东西已经无法起到评价皇帝的作用了,反而是庙号承担起了这种功能,也就是说庙号本身就有褒贬之意。

爱新觉罗家族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看庙号就知道他的不甘

庙号的讲究有很多,比如太祖、高祖都属于开国之君,世祖(福临、忽必烈)、成祖(朱棣)这样的都属于二次打江山的人,文宗懦弱善文,武宗只识弯弓射雕大,穆宗(慈禧的儿子同治就是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德宗(比如光绪、唐德宗李适)指有遭遇动乱逃往经历的皇帝,哀宗、思宗是亡国之君……

爱新觉罗家族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看庙号就知道他的不甘

溥仪是中国最后的一个皇帝,人们都叫他宣统皇帝,宣统是溥仪的年号,就好比乾*隆时弘历的年号一样。溥仪在后来还有一个年号叫“康德”,不过伪满我们自然是不能承认的,所以这个名字并不怎么叫。

溥仪和历史上的亡国之君都不一样,他经历的不是王朝之间的换代,而是一整个时代和制度的变化,庙号和谥号都是死后才定的,但是溥仪死的时候已经是新中国的公民了,他的爱新觉罗族人自然不能给他取“哀宗”、“思宗”这样庙号了,你哀什么?思什么?谥号也不应该再是赞美了,而且这种东西根本就不应该有。

爱新觉罗家族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看庙号就知道他的不甘

但是,逃到台湾的爱新觉罗族人还是在溥仪去世后给他去了庙号和谥号,这个庙号并不被历史所承认,早于溥仪去世就已经定稿的《清史稿》当然也无法记载。那些族人给溥仪的庙号是“宪宗”,谥号是“配天同运法古……孝襄皇帝”。谥号依旧还是溢美之词,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但这个“宪宗”是什么意思呢?

爱新觉罗家族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看庙号就知道他的不甘

根据《逸周书·谥法解》的说法,圣能法天可以称宪,创制垂法可以称宪,文武可法可以称宪。这个“宪宗”的称呼也还是有褒扬的意思,显然不是很客观,如果让大家给取的话,会给溥仪取一个怎样客观不偏激的庙号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新觉罗家族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看庙号就知道他的不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ym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