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NO.78《茶花女》【法国】小仲马

NO.78《茶花女》【法国】小仲马

作者: edgar_ | 来源:发表于2021-09-26 19:38 被阅读0次
《茶花女》

前言:在进行翻译硕士备考的时候学到过这么一个知识点:“1897年,中国翻译家林纾翻译了中国的第一部外文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今译为《茶花女》,横空出世,备受国人追捧。”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多抓鱼平台上看到这本小说,价格不高,便早早下单。但由于疏忽,这本书在书架上吃了半年的灰,最近开始整理书架才捡起这本书,开始拜读。

正文:读了小说前言才知道《茶花女》的故事,来自作家小仲马本人的亲身经历。小仲马的父亲早年在奥尔良公爵家当抄写员时,结识了女洗衣工卡特琳娜·拉贝。一八四二年,他们生下了私生子小仲马。随着戏曲创作带来的巨大声誉和经济条件,大仲马沉醉于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把母子俩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小仲马7岁时,才用一场官司夺走了对他的监护权。这使得小仲马从小就体味着人世间的残酷与不公,也奠定了他之后写作时从现实寻找创作素材的基础。而本书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原型,来自于小仲马结识的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杜普莱西一面很是珍视小仲马对她的爱情,一面为了生计不得不和其他几位名流贵族保持联系,一气之下,小仲马便写了绝交信,出国旅行。当他再次得知杜普莱西的消息时,他的这位昔日挚爱已经香消玉殒,往日的追求者早都弃她而去,还因为欠下了巨额的债务,只能拍卖遗物还清。当玛丽在巴黎病逝时,她的棺柩上洒满了茶花。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和思念,闭门谢客,将自己囚禁在郊外,写下了这一部爱情永恒的《茶花女》。无疑,玛丽·迪普莱西就是小说女主人公的生活原型。

《茶花女》玛格丽特原本是贫穷的乡下姑娘,一袋摩尔糖果,一束茶花,一副望远镜是她的标配,大家叫她“茶花女”。她为了谋生来到巴黎,成了巴黎最有名气的交际花。她彻夜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纯洁心灵的女子,被青年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两人深深地相爱了,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二人甜蜜的生活被阿尔弗莱德父亲突然的登门造访所打破,在他父亲的哀求下,玛格丽特为了爱人的前途和家族的声誉无奈选择离开,回到巴黎重操旧业。而不知实情的阿尔芒以为茶花女唯利是图,冲到聚会上当众羞辱了她。爱人的怨恨让原本就患有肺痨的玛格丽特备受打击,病入膏肓。在她临终前,得知事情原委的阿尔芒赶来祈求谅解,但也无法挽救年轻美丽的生命如茶花般凋零陨落。

交际花是法国上层社会人士交往的需要,她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阶层的命运,她最终的归宿也足以说明她所处社会的冷暖人生。正如作者所说:“对这样的交际花而言,年老色衰便是她们的初次死亡。”一个完全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交际花进入到一个社会名流圈后,他的一生便会围绕着这个圈而转,即使人们如何地指责和不理解,轻蔑而又批判她们,她们依然不会悔恨自己当初的误入歧途,只会追悔自己错误的计算和花钱不当造成的老年落魄。她们犹如太阳,看似耀眼,而在下落与升起时是没有光彩的。

玛格丽特曾说:“假如你爱我,你就要允许我以我的方式去爱你。”阿尔芒也曾说:“实实在在的爱情总能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无论激发这种爱情的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是,在现实面前,玛格丽特为了爱情选择逃避,阿尔芒为了爱情选择复仇。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到了生命的结束才得以升华。可惜,已成悲剧。最后,玛格丽特以血泪般的书信表达着自己圣洁的爱情,阿尔芒用悔恨埋葬下自己的爱情。作者借此似乎想告诉我们,爱情永远没有对错,只有理解和宽恕。

《茶花女》式的人物故事是典型的,在特定的人物成长环境中,这样的典型人物的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作者在书写故事的整个过程中,充满了悲愤和难以抑制的个人情感。这也许就是打动读者心声的最主要一个方面。只有心怀悲悯情感和对身边这个社会充满责任感的写作者,才会真正地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而不仅仅是自我臆想和编造故事。

小仲马的《茶花女》之所以流传下来,成为经典作品,自有它许多令人赞誉的过人之处,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在作者的灵魂深处有一个信仰:厚爱别人,自会得到别人的宽恕。一部优秀作品的最高境界是让读者从中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令人欣喜的是,《茶花女》做到了。

结语:希望我们在爱的时候,能够遇到善良的人儿,即使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也不要落得被报复的下场。也希望我们自己能够善良对待曾经爱过的人,即使有可能那个人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我们,我们应当学会释怀。

佳句摘抄:

1.你们同情见不到阳光的瞎子,同情听不到大自然声响的聋子,同情不能用声音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哑巴;但是,在一种虚假的所谓廉耻的借口下,你们却不愿意同情这种心灵上的瞎子,灵魂上的聋子和良心上的哑巴。

2.我不够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样爱你;我也不够穷,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样被你爱。让我们彼此忘却,你是忘却一个对你说来相当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却一种我供养不起的幸福。

3.获取一颗没有被人进攻的经验的心,也就像夺取一座没有守卫的城池一样。

4.我的心,不习惯幸福。也许,活在你心里更好,在你心里,世界就看不到我了。

5.头脑是狭小的,而他却隐藏着思想,眼睛只是一个小点,他却能环视辽阔的天地。

6.我们一定是前世作孽过多,再不就是来生将享尽荣华,所以上帝才会使我们这一生历尽赎罪和磨练的煎熬。

7.终于我稍稍冷静下来,瞧了瞧周围,十分惊讶地发现,别人照样生活,并没有因为我的不幸而停止。

8.也许我活在你的心中,是最好的地方,在那里别人看不到我,没有人能鄙视我们的爱情。就像阴天的太阳,谁会在意你何时升空,何时落山呢?

9.真正的爱情总是使人变得美好,不管激起这种爱情的女人是什么样的人。

相关文章

  • NO.78《茶花女》【法国】小仲马

    前言:在进行翻译硕士备考的时候学到过这么一个知识点:“1897年,中国翻译家林纾翻译了中国的第一部外文小说《巴黎茶...

  • 飞蛾扑火式的爱情——《茶花女》

    早就听说法国的大仲马和小仲马,知道他们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也知道《茶花女》是小仲马的成名之作,但是自己只喜...

  • 赊欠

    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茶花女》的故事,源于作者小仲马的真实经历。 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

  • 《茶花女》,风尘女无私殉爱,讲述超出“情与欲”外的人性与现实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得力之作,小仲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一经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文坛,是...

  • 《茶花女》

    法国 亚历山大·小仲马《茶花女》 玛格丽特是法国贵族间有名的交际花,因每次出行都会伴一束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 无论...

  • 《茶花女》背后的真实故事

    《茶花女》是举世闻名的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此书完成于1847年,出版于1848年。 《茶花女》...

  • 【世界文化常识】文学篇(59)

    《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根据自身的经历写成的,真实生动地讲述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

  • 《茶花女》

    今天用了一早上的时间阅读了《茶花女》。《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阿尔芒与...

  • 《茶花女》:没钱,我拿什么来供养你的爱情

    大仲马一生最满意的作品是小仲马,小仲马一生最有著名的作品是《茶花女》。你知道吗?《茶花女》其实是小仲马自己的爱情故...

  • 我心目中的西方小说

    《茶花女》 小仲马(1824~1895)年 法国作家 这一部小说很有意思,根据它改编的就有歌剧,话剧和电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78《茶花女》【法国】小仲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cc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