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得到:
科学知识对人类普遍适用,可以描述出来转告给别人,不同于默会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知识是如何来的,来自代代相传?神的启示?这是前科学时代的两大知识来源。然而我们现在所习以为常的实验观测的知识来源方式,是在伽利略那个时代开始的。伽利略认为要证明自己和亚里士多德孰对孰错,不是传说说了算,也不是神说了算,在比萨斜塔上拿两个铁球实验,看谁先落地。通过实验来获得新知识,于我们现在而言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在当时却是颠覆性的。科学就是通过这种石破天惊的观念剧变而产生的。
虽然最后伽利略的具体结论被天主教堂否定,但伽利略开拓的新知识来源却是天主教堂无法否定的,科学来到了人间,后来也影响了整个欧洲,使得整个欧洲处处散发着自然科学的气息,其知识总量远超其他文明。
然而到了20世纪,科学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反思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开始区分与宗教、艺术等的区别,即科学哲学出现。此时最有贡献的是逻辑实证主义,通过观测实验得到的证据以严谨的逻辑组织起来,即“逻辑+实证”,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或许现在我们认为知识都是这么来的吗,并不是,这只是科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边界,人类的大部分知识还是来自传统、洞察、传闻、权威等。然而逻辑实证主义还是给出了一个我们到现在都以其为理解基础的边界,即科学研究通过实验观测。然而有一个漏洞,实验观测的量抑或最大限是多少,显然是没法回答的,就算前一万次实验都一样,但怎么能保证下一次实验的结果一样?怎么能确定下一个证据来了,就不能颠覆上一个证据?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便提出了著名的“火鸡”论,讽刺了归纳法的局限性。所以仿佛一切又都回到了起点。
但是对逻辑实证的反思,其实是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一位大神把对科学的认知往前推动了一大步...
今日反思:
那些善于独立且深入思考的人,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正确性,正因为这些怀疑,才会不断去验证,才能不断创新去获得新的结论。
有演绎法提供框架,实验才有的放矢,
有归纳法进行提炼,实证才渐成体系。
理论提供结构,实验提供证据,应用提供价值。
波普尔提出“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学理论是经过不断的证伪、否定、批判而向前发展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