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美好的姿态

作者: zly云水禅心 | 来源:发表于2020-01-20 10:09 被阅读0次

当班主任十年之久,今天我想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概括这些年我做班主任的感受:那就是“共生”。这个词是我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教育著作,从其中引用过来的!那“共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共生”教育。什么是共生教育呢,就是师生一起,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成长。

虽然我当班主任十多年了,可我一样需要不断成长,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孩子在变化,我们又怎能不变呢?我需要不断的感悟、进步,达到与学生成长的大境界。

“共生”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人本教育,因材施教。人本教育其实我们天天都在提,可是一路走来,却忘了起点。记得我外出学习时的一位专家老师在做讲座时,有个老师提了个问题:当一切教育手段都无效时,你当班主任的还能怎么办?专家老师当场说,那就爱他吧。时间会告诉你一切。无条件的爱学生,其实需要一路修行,不然真的没办法达到,特别是爱那些看不顺眼的学生。看到班级里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学生,我也一度很迷惘,很困惑。慢慢地我想明白了,这些孩子的到来,是来陪我一起成长的,他们将在我的生命之河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其实,有时候我们的付出都会在学生心里累积下生长的能量,有时候我们的学生不是向上生长,可能向下扎根。我们能做的就是“愚公移山”,你只管努力去做,其他的,交给天帝。一路走来,相互欣赏,师生共长,这应该是教育最美好的姿态。

“共生”教育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是快与慢的认识。当老师,不妨学学水,水很智慧,它奔流到海,遇到了岩石,总是先试着冲一下,多次冲不开,就会寻找薄弱处,巧妙地绕过坚硬的岩石,不会对抗,也不会停息,这就是自然的法则,我想教育也应该这样,不行就绕过,慢慢来,不对抗,不停止,不妥协,不放弃,照样是风光无限。对教育来说,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未必是直线。有时候我们浇水,施肥,不一定就花开,或者不按时花开,我们能让他绿色“生长”就好了。他们在生长,我也在生长。

(二)是刚与柔的运用。“共生”的教育是刚柔相济,柔中含刚,刚中要柔。是点到为止,恰到好处的;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比如,今天有个孩子上课玩手机了,你没收了他的手机,对他狠狠批评,告诉他手机要期末才可以给他,这个学生气愤异常,然后你说了一句,有本事你不要来读书,这时这位学生拔腿就走,这时你怎么办?最好的方式我认为是你必须马上跑上去,大声喊一句,站住,然后说一句,傻小子,让你走还真走啊,若是男教师,最好来一个搂肩的动作,刚就立刻化为柔了。事情就立刻化解了,试想一下,假如这个学生真的走了,出什么乱子真是意料不到。如果你聪明的话,你会继续搂着他的肩膀说,鉴于你第一次带手机,我保管三天,三天你要表现好,我就把手机还给你,但是你不要告诉其他同学说老师还你手机了。相信事情这样就能有很好的结果,这位学生很可能以后会成为你的铁杆。师生的情谊很多是在犯错中结下的,在犯错中生长的。这也是“共生”教育的妙处,要恰到好处,游刃有余。

(三)进与退的把握。我认为学生前进的轨迹多种多样,有螺旋形的,有楼梯形的,也有波浪形的……我们的教育应该能容许学生退步,在退步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然后再进步。“共生”的教育,要容许有退步,有发呆,有等待。慢慢成长,自然成长,绿色生长其实很有必要,生命本来就是要从容地,不急,也是“共生”教育的美好姿态。我们作班主任,要认识“退”的意义,要能把握“退”与“错”的美好,让学生在退一步中有海阔天空的蓄积,在“错误”中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学校不就是学生在出社会前的演习吗?“退”与“错”的经验积累,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成长,师生互退,往往能产生美好的境界。

让我们用“共生”的理念来和学生一起成长吧!相信这样,我们老师会收获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写于2020年1月14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最美好的姿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koactx.html